![]()
刚走进医院的大门,55岁的李大爷就被护士热情地迎了进去。不出意外,第一个“迎接”他的程序,不是问诊,而是一根细细的针,抽血。
伴随着微微的刺痛感,李大爷内心其实也犯嘀咕:“我只是头晕,医生还没看,就得先抽血,这到底图啥?”
他不好意思问护士,只能在心里默默琢磨:“难不成这就是传说中的‘例行公事’?还是说我的问题,非得靠血液才能窥见端倪?”
![]()
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疑惑——医院为啥见人就抽血?这些流走的血,最终跑哪儿去了?一管血,真的就能看出健康秘密吗?今天我们就和李大爷一起,揭秘医院“抽血背后的玄机”。
其实,血液被称作人体的“流动窗口”。有人说,血管里的血就像城市里的河流,外表看不出波澜,内部却暗藏玄机。
医生为什么总喜欢“先抽血再说”?抽出的那一管管血,最后到底“流向何处”?这个流程,决定着诊断的关键一环。
本文将带你全面解析:医院抽血到底有何用?医生都看哪些指标?血液被如何处理?最后,给出你走进医院更有底气的实用建议。尤其是第三点,很多人估计都没想到。
很多人走进医院,被“例行抽血”搞得一头雾水。其实,医院“先抽血”不仅仅是流程上的安排,更是因为血液里藏着身体健康的“解码信息”。
根据《中国临床检验诊断指南》,血液检查是诊断绝大多数内科疾病的首推手段,准确率高、诊断范围广。
![]()
血液可以反映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如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免疫力等关键指标,都能在一两管血中“现形”。近年来一项对5000名中老年人体检大数据分析显示,超过72%的常见慢性病初筛,都能通过血液化验捕捉蛛丝马迹。
许多疾病首发症状隐匿,如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等,早期往往“无感”,而血液参数微小变化提前预警。专家指出:“相比等症状上门,提前在血液里‘读懂信号’,能让治疗更早、更主动。”
此外,新增冠状病毒、肿瘤标志物等新型检测项目,也纷纷内置于血液“小世界”。据北京协和医院2023年统计数据,常规入院患者80%以上的诊断、用药方案,都基于第一时间的血液报告结果。
![]()
很多人对抽血有恐惧,其实绝大多数日常检查抽血量仅为5-10毫升,远低于身体一次正常流失的量。例如,普通捐血一次要200-400毫升,抽血不到其20分之一,对健康几乎无影响。
那么,抽出这一点血,到底检测哪些内容?身体又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抽血主要用于: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炎症指标、肿瘤筛查等,每一项都对应一类重大疾病。比如,肾功能异常通过血肌酐、尿素氮升高体现;血脂升高提示心脑血管风险。
![]()
关键指标的异常预警。2022年上海某三甲医院数据显示,约44.5%的新入院患者,血液指标提示某项隐患,是医生首轮排查疾病的依据。尤其是血糖隐匿升高、肝酶波动、炎症因子升高等,患者还未自觉不适,医生已“未雨绸缪”。
部分患者抽血后发现早期癌症线索。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肿瘤标志物的轻微升高,可为癌症早诊早治赢得黄金时间。临床统计,每年有近7%的肿瘤患者,是“抽血一验,命运就此不同”。
有人担心抽血会影响身体,其实正规操作下的微量抽血,不会对健康人造成明显影响。更重要的是,“查得早、防得住”,比起等问题爆发再抢救,显然更为划算。
医院抽血后,血液都去哪儿了?不少人大脑里浮现神秘实验室,其实血液检测远比你想象的严谨且复杂
采集后立即分管、分项目处理。比如一管血可分三份,分别用于血常规、化学分析、血型鉴定,不同的试管有不同的添加剂(如抗凝剂、分离胶),精准运输到指定科室。
![]()
大医院采用全自动化检测仪。一管血放进仪器,几十项指标两小时内统统出炉。以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为例,高峰期“日产血液样本高达1.2万份”,最快半小时即可全部完成定量分析。
报告专人审核,医生严密判读。绝不仅凭“机器一打印”,而是专家结合病史、症状、多重指标递进剖析,力求每一份血液报告都成为个体化治疗的“最强证据”。
剩余血样按标准消毒处理,不会随意流失。医院采用国际标准的“医疗废弃物闭环管理”,每一滴血都有去向可查。
很多人走进医院面对抽血,总有些紧张。其实,只要把握几个实用小技巧,抽血检查既科学又安心,还能帮医生“抓早放大健康红利”。
空腹抽血防干扰。如血糖、血脂等项目,规定采血前8-12小时禁食;如饮水过多或运动剧烈也可能影响部分指标。确保按医生建议准备,更利于准确判读。
学会看化验单,“三高”指标重点关注。如血压血糖血脂、肝肾指标(转氨酶、肌酐等)、血象异常等。看到“箭头↑”或“异常”提示,及时复查或就医咨询。
![]()
保持冷静,抽血过程越放松越顺利。如果紧张焦虑,容易引发短暂性晕血、低血糖反应。建议提前深呼吸,抽完及时进食,恢复速度更快。
重复项目、特殊检测要提前沟通。如慢性病患者有时要动态监测血糖、凝血等,建议携带以往检查资料,便于医生对比分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