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俄罗斯车市,说是中国车的“黄金时代”也不为过。谁也没想到,当年那些一车难求、排队提车的日子,如今却变成了展厅冷清、价格飞涨、销售骤降的另一番景象。
![]()
刚过去的这大半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销量一下子掉了超过一半。从风头正劲到举步维艰,这变化来得太快,也太猛。
很多人纳闷,车还是那些车,配置没变,样式也没差,咋就突然不行了?其实,这是政策、经济和消费心理多方面交织的结果。这场“滑铁卢”,揭开了中国车企在俄罗斯市场的脆弱底层,也提醒了所有出海企业:全球化从来不只是把东西卖出去那么简单。
政策出拳,价格优势被掀翻
![]()
中国汽车能在俄罗斯迅速打开市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便宜。用本土车的价钱,开上配置高、外观新的中国品牌,这对普通俄罗斯家庭来说,确实挺有吸引力。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种“高性价比”的局面被政策一脚踹翻。
短时间内,俄罗斯连着出台几条新规,直接把进口车的整体成本推上去了。本来中国品牌靠着价格打天下,现在成本一高,售价自然跟着水涨船高。结果就是,原本能轻松卖出去的车,现在顾客看了都摇头。
![]()
关键是这些政策变动来得太快,没有给企业和市场反映的时间。车企临时改价格,经销商利润被压缩,消费者则直接转身离开。这种情况放在哪个市场都够呛,更别说是一个本就不稳定的经济环境。
其实,俄罗斯这么做也有它自己的算盘。一方面,国家财政吃紧,需要从进口商品里“挤一点油水”;另一方面,也想继续扶持本地汽车品牌。但客观效果却是,最依赖进口市场的中国车,成了“靶子”。
![]()
失去了价格优势,中国车在俄罗斯就像突然被拔掉底座的灯箱,亮不起来了。
钱包缩水,消费意愿全线降温
要说政策是压垮骆驼的一根稻草,那俄罗斯经济的疲软,就是那头骆驼本身已经瘦得骨头都能数出来了。在战争状态和西方制裁的双重压力下,俄罗斯老百姓的日子本就不宽裕,现在政策再一变,连想买车的心思都没了。
![]()
银行利率高得离谱,贷款买车成了“富人游戏”。普通人算一笔账,光利息就能再买半辆车,谁还敢入手?再加上日常物价一直在涨,工资却不见涨,哪还有多余的钱去考虑买车这档子事?
更现实的是,俄罗斯政府现在的重点也不在民用消费上。国家资源大量投向军工和能源,民生领域就只能靠自己扛。这种情况下,汽车这类大件商品自然成了“可有可无”。就算车再便宜、配置再高,消费者如果没钱,或者心里没底,也不会轻易掏腰包。
可以说,经济这片“土壤”已经不适合种车了。无论种子多好、技术多先进,没水没养分,照样发不了芽。
![]()
外强中干,品牌软肋被彻底摊开
虽然外部环境确实恶劣,但中国车在俄罗斯这波失利,并不能全怪外因。真正让市场快速退潮的,还有自身的一些老问题。
过去几年,中国车在俄罗斯走得快,多半靠的是“替代效应”。西方品牌撤了,市场空了,中国车正好顶上来。但消费者心里明白,那是“凑合过日子”。一旦有风吹草动,说不定谁就先跑了。
![]()
俄罗斯人对欧美品牌的信任,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哪怕这些品牌现在不在市场上,只要有一点复出的消息,很多人都宁愿再等等,也不愿马上做决定。这种心理,对中国车来说就是个隐形门槛。
再就是售后服务。买车容易,用车难。一些中国品牌在俄罗斯布局快,但服务跟不上。配件短缺、维修周期长、售后响应慢,这些问题平时可能还能忍,但一旦市场情绪下滑,就会被无限放大。消费者一传播,口碑就垮了。
![]()
经销商也开始收摊。一些品牌的门店一个季度就关了一大半,说明他们自己也意识到,这种“快进快出”的打法,撑不住了。
不过,也有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调整方向。比如有品牌在俄罗斯本地建厂,用组装的方式降低税费,同时提升供应链的稳定性。这种做法虽然投入大、回报慢,但能稳住阵脚。说明深耕本地,才是长期生存的关键。
危机背后,是一次再出发的机会
![]()
这一轮销量暴跌,对中国车企是一次扎心的提醒。过去那种靠低价、快销、出口的模式,在俄罗斯这样复杂又多变的市场里,已经走到头了。想要继续走下去,必须换一种活法。
首先要认识到,出海不是一次简单的卖货,而是一场长跑。要在当地市场站稳脚跟,得有产品、服务、品牌三方面的综合实力。光靠价格,撑不了几年。
其次,要敢于在本地投资。建厂不只是为了省钱,更是为了建立稳定的供应体系和服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应对政策波动和突发风险。
![]()
最重要的是,要树立品牌信任。俄罗斯消费者不是不接受中国车,是缺乏安全感。只有通过长期的服务和本地化运营,才能把“临时替代品”变成“首选”。
这次俄罗斯市场的退潮,其实也是一次机会。它逼着中国车企去思考:到底要做一个全球品牌,还是一个出口商?两者的区别,不在销量,而在底层逻辑。
![]()
如果说前几年是中国车“走出去”的阶段,那么现在,才是真正开始“走进去”。走进市场,走进文化,走进消费者的认知里。
俄罗斯这场变局,对中国车企来说,不只是一次市场的退潮,更是一场能力的检验。政策变、经济冷、消费观念也在变,谁能扛得住这些风浪,谁就有机会在下一轮浪潮中再次起飞。
![]()
中国车在俄罗斯失利,不等于失败。只要战略跟上,服务到位,品牌扎根,这片市场依然有机会。潮水退了,才能看清谁在裸泳。现在,是时候重新穿好战袍,再次上场了。
信息来源:从单车净赚10万元到断崖式下跌!出口俄罗斯“退烧”,中国车商做了个大胆的决定——每日经济新闻2025年11月9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