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敦化市民主街道纵横交错的街巷里,总有一个藏蓝色的身影步履匆匆。他面容清瘦却目光如炬,体内埋着“双侧腔梗脑梗死、心脏血管瘤、肾血管瘤”三颗“定时炸弹”,却依然日夜奔忙在守护社区安宁的第一线——他就是被辖区居民和同事们亲切唤作“老许”的社区民警许崇义。从军营到警营,从莽莽林海到烟火街巷,他把军人铁骨化为民柔情,以“拼命三郎”的执着与“老黄牛”的坚韧,在方寸之地书写了新时代“警民一家亲”的动人篇章,多次被评为优秀民警、优秀社区民警标兵。
![]()
执法检查“一根筋”,安全防线的钢铁哨兵
社区虽小,安全事大。许崇义深知,只有筑牢安全堤坝,才能守护万家灯火。自“百日入户保平安”行动号角吹响,他便成了辖区重点场所的“常客”。宾馆、网吧、KTV,乃至分布角落的“九小场所”,都留下他一遍遍核查、一遍遍叮嘱的足迹。
“安全无小事,隐患零容忍!”这是许崇义的工作信条。每一次检查,他都带着近乎严苛的“较真”劲儿。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无阻?应急设备是否完好有效?监控运行是否一丝不苟?他目光如扫描仪,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他深知,任何一次疏漏都有可能埋下灾难的种子。面对个别经营者的侥幸心理,他既当铁面无私的执法者,又做循循善诱的普法员。一次检查中,他发现某小旅馆灭火器过期失效,业主起初不以为意。许崇义没有简单处罚了事,而是搬来案例,讲清利害,让业主心服口服地当场整改:“许警官讲得透,罚得明,我们服气,也长记性!”正是这股“一根筋”的韧劲,推动着辖区安全管理制度落地生根,经营者的安全“防火墙”日益坚固。
![]()
调解纠纷“两头堵”,和谐社区的穿针巧匠
社区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矛盾纠纷,若处理不当,便是和谐乐章中的刺耳杂音。许崇义以其特有的“两头堵”智慧,在情、理、法间巧妙穿针引线,化干戈为玉帛。
他所在的林源社区警务室,常常是剑拔弩张开场,握手言和收场。面对激烈争执的双方,他总能迅速捕捉核心诉求,既理解“这边”的委屈,也体察“那边”的难处,在看似对立的立场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一次,辖区两户居民因漏水问题闹得不可开交,甚至扬言要对簿公堂。许崇义多次登门,楼上楼下反复查看、耐心倾听,既指出楼下受损的客观事实,也体谅楼上维修的实际困难。他搬出“远亲不如近邻”的老理,又援引相关法律条文,最终促成双方各退一步,达成了圆满的维修赔偿协议。他常说:“群众心里有疙瘩,解开了,气顺了,社区这盘棋就活了。”正是这份善解人意与公道之心,使许崇义成为居民信赖的“和事佬”,无数社区矛盾的“死结”在他手中迎刃而解。
![]()
入户走访“一口清”,社区百事的活地图
“片警”的功夫,首在脚下。许崇义将服务群众深植于心,外化于行。他的“一口清”绝活,源于日复一日用脚步丈量社区的厚度。哪栋楼住了几户人,哪家是空巢老人,哪户有特殊困难,哪片区域治安需重点留意,他都能如数家珍。
寒来暑往,风雨无阻。他带着警民联系卡和一颗滚烫的心,敲开一扇扇门,也叩开一扇扇心扉。防火、防盗、防诈骗知识,在他通俗易懂地讲解中深入人心。一次在入户走访中,他敏锐察觉一位独居老人神色异常,言语间提及“高额回报投资”。许崇义立即意识到老人可能遭遇诈骗,他结合真实案例,苦口婆心劝导,最终成功阻止了老人转账,为其挽回了养老钱。这“一口清”的背后,是汗水浸透的笔记本,是磨破的鞋底,更是对辖区平安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守护。
倾情为民“一片心”,雪中送炭的贴心人
许崇义的心中,装着一本特殊的“民情账本”。辖区特困户周家父子的困境,是他心头最深的牵挂。父子二人均被强直性脊椎炎剥夺了劳动能力,生活困顿无依。许崇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立即联系村委会寻求政策支持,并自掏腰包购置大米、白面、豆油等生活必需品送到周家。得知周大哥心脏病需长期服用昂贵药物,他又默默垫付了两个月药费。寒冬将至,想到父子俩瑟瑟发抖的身影,他毫不犹豫买来满满两车柴火送到家中。当炉火燃起,温暖的光映照着周家父子感激的脸庞,那一刻,许崇义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这火,暖的是屋子,更是人心。”
他不仅扶危济困,更致力于做经济发展的“护航员”。个体户易先生的遭遇让他揪心:租下门面数月,却因不熟悉流程,手续卡壳迟迟无法开业,高昂房租压得他喘不过气。许崇义主动伸出援手,化身“跑腿专员”,带着易先生往返于市场监督管理局、税务局、公安局治安大队等部门,沟通协调,疏通堵点。仅一周时间,所有手续办妥,易先生的汽车美容店顺利开张。“没有许警官,我这店可能就黄了,他真是我们商户的‘及时雨’!”易先生感激的话语,道出了许崇义服务为民的赤诚。
舍身忘我“老黄牛”,病躯撑起的守护伞
“老许这人,干起工作不要命!”同事的评价,既是对他敬业精神的赞叹,也透露出深深的疼惜。严重的双侧腔梗脑梗死、心脏血管瘤、肾血管瘤,像悬在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然而,在社区这片战场上,许崇义永远是冲锋在前的战士。
2024年2月末,寒风刺骨,年味尚未散尽。为确保信息采集精准翔实,许崇义带领辅警耿维,一头扎进居民楼,开始了高强度入户走访。夜色渐深,寒意愈浓,他们连续奋战,一栋又一栋,一层又一层。当终于结束任务,从七楼拾级而下时,一阵剧烈的眩晕如黑潮般瞬间吞噬了他眼前一黑,脚下虚空,意识沉入无边黑暗。他重重倒下,被紧急送医。病床上,与死神惊心动魄的搏斗持续了漫长的日夜。出院当天,他不顾领导“再休养”的劝阻,执意重返岗位。“社区就是我的阵地,居民平安就是我的使命。”这绝非豪言壮语,而是融入血脉的信念。
这份对“大家”的鞠躬尽瘁,背后是对“小家”的深深亏欠。当双胞胎的小儿子因胆石瘤被推入手术室,医生一句“为什么拖了这么多年才来?”让他如遭雷击,无言以对。手术室外漫长的四个多小时,自责的利刃反复切割着他的心。望着术后虚弱的孩子,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潸然泪下。然而,擦干泪水,安顿好孩子,他心中的天平,又一次坚定地倾向了辖区的万家灯火——“小家”的遗憾,化作了守护“大家”更磅礴的力量。
许崇义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如涓涓细流,浸润着民主街道的每一寸土地。他以病弱之躯,扛起如山责任;用铁脚板,走出社区安宁路;凭一颗丹心,焐热万千民心。他是执法如山的“一根筋”,是定分止争的“两头堵”,是社情民意的“一口清”,更是百姓心中那抹最温暖的“警察蓝”。这位扎根社区的“拼命三郎”,如同一棵深深扎根于沃土的大树,以忠诚为干,以奉献为枝,以爱民为叶,在平凡的岗位上撑起了一片守护平安、传递温暖的广阔绿荫。他的身影,将继续穿行在敦化的大街小巷,他的故事,将永远传颂在百姓的心间,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更是一位人民警察用生命书写的,对信仰最长情的告白,对人民最滚烫的忠诚。
吉林日报社出品
作者:侯玉芳
策划:韩雪洁
执行总编:于悦
编辑:吴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