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鲍曼君
“包装身份,轻松贷款,到手百万,不用你还”——这样诱人的“暴富神话”,正在信贷市场的灰色地带悄然滋生,催生出一个名为“职业背债人”的畸形群体。他们被不法中介精心包装,成为套取银行资金的“完美工具”,最终身负巨债,甚至锒铛入狱。
面对这一严重破坏金融秩序、损害社会诚信根基的毒瘤,福建金融监管局会同相关部门雷霆出击,打响了一场捍卫金融安全的攻坚战。
暗流涌动——“职业背债人”的“黑灰产”产业链与危害
在福建某地级市,外来务工人员李先生曾被一个“快速致富”的机会砸中。中介承诺,只需他配合“包装”成一家公司的法人或高管,即可轻松获得数百万元的低息经营贷,事成后可分得数十万元“酬劳”,且“无需负责还款”。心动的他在伪造的劳动合同、收入证明和银行流水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让他未曾想到,自己已沦为“黑灰产”产业链末端的“职业背债人”,或称“白户”。贷款一旦发放,中介将抽走大部分资金,留下李先生独自面对银行的催收、高昂的罚息,甚至因涉嫌“骗贷罪”或“贷款诈骗罪”而承担刑事责任。
这条“黑灰产”产业链运作精密,危害巨大。不法中介团伙通过线上平台发布“急用钱、找我贷”“征信白户也能贷”等广告,精准筛选目标。随后,他们动用资源,伪造一整套包括身份、职业、资产、流水在内的申贷材料,将低收入者、失业人员或小微企业主包装成资信优质的客户。
“与背负的极高风险相比,‘背债人’实际到手的钱往往只是小头,中介抽成高达60%甚至更多。”一位参与案件侦办的经侦民警透露。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此类行为虚增了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严重扰乱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侵蚀了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石。
重拳出击——福建金融监管“系统战”与“科技战”
福建金融监管局积极落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成立工作专班,确立了“标本兼治、系统治理”的总体思路,打出了一套环环相扣的组合拳。
面对整治“职业背债人”乱象这一系统工程,会同福建省委金融办等部门印发《福建省“职业背债人”乱象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等文件,为全省行动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针对“职业背债人”案件在法律实践中面临“银行损失确定难”“非法占有认定难”等瓶颈,福建金融监管局会同省公安厅、检察院研讨适用罪名、法律依据和证据标准,行刑衔接,破解难题,创新性地形成“急用先行、以点带面、重点攻坚”的刑事打击策略。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9起,涉案金额1800余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40名,对不法分子形成了强大震慑。
面对善于伪装隐藏的不法中介,将科技监管作为核心武器,打造“穿透式”监管火眼金睛,让“职业背债人”无处遁形。
风险稽查精准“排雷”。2025年5月至9月,一场针对房贷、车贷、个人经营贷等领域的“职业背债人”风险稽查在全省铺开。监管人员不再是“大海捞针”,而是依托强大的信息科技系统,按照“借款主体、资金流向、业务特征、利益输送、不法中介”五个维度,构建了18个精准的筛查模型。此次稽查共下发重要疑点线索126条,并向公安机关移交了两批次高质量线索,其中多数已立案。
推动智能模型织密“天网”。在日常监管中,两大智能模型发挥了“哨兵”作用。“不法中介围栏”模型,遵循“抓核心人员、挖公司窝点、排团伙全员”的思路,实现从外到内的全域扫描;“不法中介探针”模型,则围绕员工往来、不良贷款等多个维度,实现由点及面的单点精准画像。凭借这些“数字利器”,发现涉嫌归集信贷资金的贷款中介,督促银行机构冻结额度、提前收回贷款,并对银行内部失职人员进行问责。
为实现“查处一起、警示一片、规范一方”的效果,探索建立“行业约束—行政规制—刑事追责”的梯度处置体系,分类处置,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
预警类处置“防未然”。福建金融监管局主动向地方金融管理、住房城乡建设部门通报5家地方金融组织、18家房产中介的经营异化问题,将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联动省通信管理局建立非法贷款营销短信预警处置机制,从源头压降非法中介生存空间。推动建立异常贷款中介行业联动预警机制,将异常中介名单在全行业共享,实现“一处失信、全域受限”。
规制类处置“强震慑”。严格执行“一案双查”,即在查处外部违法犯罪的同时,深查银行机构内部的管理漏洞与违规行为。2023年以来,已对涉及贷款中介业务违规问题的32家次银行机构开出1610万元罚单,并对56名责任人予以警告。
追责类处置“亮利剑”。对重大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和“提级办理”,强化与公检法机关的协同,确保刑事打击威力,着力铲除犯罪土壤。
筑牢防线——从“阶段性攻坚”到“常态化治理”
打击“职业背债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福建金融监管局正致力于将阶段性攻坚战的成果,转化为常态化的长效治理机制,从源头上筑牢金融安全的堤坝。
构建全民参与的“防火墙”,让宣传教育成为预防犯罪的第一道防线。该局组织制作《“背”后的独白——警惕“职业背债人”陷阱》专题风险提示视频,以生动直观的形式揭示骗局;指导福建省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中心及各银行保险机构,通过发布自律公告、推送公益短信、短视频展播等方式,将风险提示送达千家万户。
在龙岩市,一场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中,农业银行龙岩分行创作了系列漫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市民解析“职业背债人”陷阱;在南平邵武市,法院干警用真实案例向乡亲们剖析“背债”的违法性与巨大危害。
面对治理中暴露的法律适用难点,福建金融监管局组织编写《“黑灰产”识别打击参考手册》,梳理了包括“职业背债人”在内的金融“黑灰产”的入罪标准、情节认定和证据指引,让打击更精准、更高效,持续提升行刑衔接效率和行业共防共治的能力。
福建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健全协同治理体系,深化科技监管赋能,优化分类处置机制,构建长效治理格局,有力打击金融违法犯罪,坚决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