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1日,在以色列中部的卡法萨巴军人公墓,被人群挤得水泄不通。
数万名以色列民众自发从全国各地赶来,只为送别一个名字早已刻进国家记忆的人——哈达尔·戈尔丁。
这个名字在以色列被反复提起了4117天。现在,他终于回家了。
![]()
从清晨开始,公墓附近的街道就被人潮淹没。国旗在风中飘扬,蓝白色几乎盖住了整个墓地。人们挤在一起,一层层排到墓地。
军乐队奏响送别的哀乐,士兵们抬着棺木穿过人海,最后停在墓穴入口。那一刻,空气几乎都是静止了。
人群静静站着,远远望着那口棺材。它不仅装着一个人的遗体,也装着一整个国家的伤口。
![]()
戈尔丁的死,还要追溯到2014年8月1日的拉法地道战。距停当年火协议生效只有两个小时的时候,戈尔丁所在的吉瓦提旅正在清理一条通往以色列的地道。
突然,地道口的黑暗中爆出一串火光,哈马斯分子发动了袭击。两名以军士兵当场死亡,戈尔丁被拖进地道。
起初,以色列军方认为他可能只是被俘。但不久后,在地道中发现了血迹斑斑的衬衫和祈祷流苏,军方宣布他已经阵亡。消息传出,整个以色列为之一震。
![]()
而在2014年同样被掳走的,还有一名士兵奥伦·绍尔。那年7月,他的装甲车在舒贾伊亚被哈马斯反坦克导弹击中。
哈马斯随后宣称俘获了一名以军士兵,并展示他的身份证。从那以后,绍尔也成了以色列另一个无法愈合的伤口。
之后的十年间,戈尔丁和绍尔的家人几乎成了全世界的面孔。他们的父母,未婚妻四处奔走。
他们不停出现在媒体和国际会议上,与红十字会、联合国、人权机构、各国政府都打过交道。
![]()
在以色列的街头也随处张贴着海报,上面印着他们的笑脸,旁边写着一句话:“让他回家。”
十年间,他们家人的坚持让“归还遗体”成了政治议题。每一次以色列和哈马斯的谈判,每一次换俘协议,他们的名字都会被提起,然而都没有结果。
直到今年,一切才出现转机。
今年1月,以色列终于通过秘密协定取回了绍尔的遗体。那时人们就猜测,戈尔丁或许也快回来了。
![]()
果然,经过10个月的努力,终于在11月9日下午,红十字会从加沙接回了戈尔丁的遗体。得知消息的那一刻,他的母亲几乎站不稳。
遗体交还给以军后,立刻被送往阿布·卡比尔法医研究所。身份确认无误,于今日安葬在卡法萨巴军人公墓。
今天,戈尔丁的母亲利亚站在墓前哽咽着说:“哈达尔,我们等了你11年,这太久了。” 这句话传遍全场,很多人都忍不住流泪。
![]()
这场葬礼的意义早已超出了一个家庭的悲伤。对以色列社会来说,它是一场迟到的归还,也是一道重新被揭开的伤疤。
戈尔丁和绍尔的故事,几乎贯穿了以色列近十年的战争记忆。
从2014年的拉法事件,到2023年10月7日的哈马斯恐怖袭击,再到如今的加沙战火未熄,他们的名字始终没有消失。
许多以色列年轻人,在小学课本上就听到了他们的故事。如今他们已经长大,终于亲眼看大陆英雄的遗体入土为安。
![]()
在葬礼现场,不少人谈到今年的战争。有人说这场告别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有人说它只是又一个开始。
因为等待还没有结束。此刻,还有四名以色列人质的遗体留在加沙,他们都是2023年被哈马斯绑架并杀害的。
所以,人们在戈尔丁的墓前放下鲜花的同时,也在低声问:“下一个要等多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