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央视“第一发布”演播厅的聚光灯第一次为单一汽车品牌亮起。长安马自达EZ-60的登场没有堆砌华丽辞藻,却用15分钟快充、2000兆帕钢材这些实在数据,让“全球好车”的认证从口号变成了可触摸的体验。这场首秀与其说是新车发布,不如说是中国合资智造向全球递出的一张实力名片。
![]()
![]()
![]()
![]()
![]()
能站上央视这个国家级公信力平台,EZ-60的底气从不是偶然。长安马自达销售分公司副总经理吴旭曦提出的“新能源全球车五大维度”,在EZ-60上不是抽象概念——宝钢将实验室级别的2000兆帕热冲压钢用进量产车身,让86.5%高强钢构成的车身同时扛住中欧双五星安全测试;中创新航把30%到80%的充电时间压缩到15分钟,让高速服务区的快充变成“喝杯咖啡的间隙”。这些细节里,藏着“中国产即全球品”的硬标准。
更值得关注的是EZ-60背后的“朋友圈”。科大讯飞用多模态大模型让语音交互懂驾驶场景,火山引擎把智能座舱变成“会聊天的生活管家”,梧桐车联则把功能打磨得贴合日常使用——这些中国顶级供应链伙伴的协同,早已跳出“零件供应”的浅层合作,形成了“技术共创”的生态。宝钢总监梅杰那句“把对中国车企的不服气抛到脑后”,喊出的正是这种产业链自信。
这场合作的深层逻辑,是中国智造升级与全球需求的精准对接。过去中国汽车出海常被贴“性价比”标签,而EZ-60走了条相反的路:南京工厂作为全球出口中心,兄弟车型EZ-6已登陆欧洲,靠的是全球同源的核心零件和统一标准;用户口中“马自达的快是快乐的快”,则说明它把马自达的驾驶基因与中国用户需求结合,让“智能”和“驾趣”不再对立。这种“双向赋能”的新合资模式,比单纯的技术引进或产能输出更有生命力。
央视的背书,本质是为“中国智造标准”站台。对消费者来说,国家级平台的认可打消了新能源汽车安全、可靠性的顾虑;对行业而言,EZ-60提出的全球车标准,推动中国新能源从“规模领先”向“标准引领”跨越。当EZ-60带着中国钢材、中国电池、中国智能技术驶向全球,它证明:中国智造的竞争力,早已从单一产品升级为全链条的系统实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