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陈振
来源 | 财经八卦(ID:caijingbagua)
![]()
引言:125万压垮50亿巨头,有棵树上演现实版“权力的游戏”。
一纸公告,揭开了跨境电商巨头有棵树最荒唐也最惨烈的现状,公司连2025年的三季度财报都发不出来了。
![]()
而就在今年5月,它发布2024年财报扭转亏损局面,净利润暴涨111.71%。上演了一出“涅槃重生”的资本戏码,成功摘帽,股价回暖。所有人都以为,有棵树走出困境,迎来新生。
![]()
然而,表面的复苏之下,危机早已暗流涌动。鲜为人知的是,真正压垮这家年销售额曾超50亿元企业的导火索,竟是一笔逾期近一年、金额仅125万元的债务。
更令人始料未及的是,一场比商业失败更残酷的控制权内战,正在“重生”的欢呼声中悄然启幕,并最终将公司拖入了治理绝境。
![]()
帝国斜阳
“铺货之王”的黄金时代与“猝死”
十年前,有棵树是深圳华南城最耀眼的故事。
2010年创立,有棵树踩中了中国跨境电商的黄金时代。依托华强北强大的供应链优势,它开创了“多平台、多账号、多品类”的铺货模式。
简单说,就是把成千上万的中国商品,像撒芝麻一样铺到亚马逊、eBay等全球电商平台上。
在这个“躺赚”的时代,业内流传着“入行几个月,从卡罗拉换成法拉利”的暴富神话。有棵树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与傲基、通拓等并称“华南城四少”,风头无两。
有棵树的全年营收曾冲上50亿元的巅峰,业务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员工超3000人,是当之无愧的行业标杆。
![]()
然而,命运所有的馈赠,就像暗中标好了价格。有棵树的铺货模式存在高库存、低效率,命脉的弱点,其大部分都攥在第三方平台手里。
2021年,一场毫无征兆的“黑天鹅”事件从天而降。亚马逊掀起整顿风暴,对平台违规行为进行精准打击。
![]()
在这场席卷全平台的封号潮中,有棵树首当其冲,284个线上店铺被永久关闭,超过1亿元资金遭冻结,其命运的齿轮自此开始致命逆转。
2021年财报,揭露了一场彻底的财务崩塌,公司全年营收从巅峰时的50亿元惨跌至17.64亿元,而归母净利润更是巨亏26.76亿元。曾经辉煌的财务大厦,在一年时间内已然倾覆。
![]()
然而,这仅仅是增长乏力的序章。为应对严重的库存积压、加速回血,有棵树被迫转向线下进行“骨折式”清仓。这一年其跨境电商销售毛利率较2020年下滑66.55%,大幅度下滑与清仓行为相关。
![]()
从2020年到2023年,公司累计扣非净亏损高达44亿元。有棵树跌入“失血-亏损-再失血”的螺旋。
![]()
而帝国的崩塌,往往始于一道微小的裂缝。
2024年,一笔自去年10月起逾期的125万元债务,成了压垮年销50亿的跨境巨头有棵树的最后一根稻草。
![]()
![]()
债权人深圳市园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据此向法院申请对其破产重整,巨大的规模与微不足道的债务,构成了其崩塌前最讽刺的注脚。
![]()
虚幻重生
资本魔术与“摘帽”背后的权力悖论
故事到这里,本该是一个因商业模式落后而被时代淘汰的典型案例。但有棵树的剧本,从这里开始走向了更富戏剧性的方向。
“白衣骑士”出现了。
2024年底,两家跨境电商领域的“独角兽”——行云集团(天行云)和纵腾集团,作为产业投资人入局重组。
他们设计了一套复杂的“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案,变出5.06亿股股票,一部分用来引入新股东,一部分用来“以股抵债”。
![]()
这套财技效果明显。2024年底,有棵树的净资产从负数转为正9.25亿元。
![]()
2025年5月13日,资本市场曾为有棵树成功“摘星脱帽”、股票简称恢复为“有棵树”而短暂欢呼,媒体更以“涅槃重生”为之加冕。
然而,这竟是其最后的狂欢,仅仅数月后,公司便因无法披露财报而再度坠入深渊,此时的庆典,反而成了其命运最残酷的伏笔。
2024年财报有棵树2.10亿元的账面利润,完全来自于债务重组收益。若剔除这一财务技巧,其核心业务的实际经营亏损仍高达1.55亿元。
![]()
从2019年到2024年,有棵树的扣非净利润连续6年为负。所谓的“摘帽”,不过是一次精妙的“财务整容”。
然而,这次重整埋下了一个更为深远的治理隐患——公司控制权格局被彻底重塑。
随着产业投资人王维及其一致行动人以18%的持股成为第一大股东,而创始人肖四清的股权被大幅稀释至2.20%,公司的权力格局已然重塑。这不仅是持股比例的变化,更悄然拉开了未来控制权暗战的序幕。
![]()
然而,一个惊奇的局面出现了——持股2%的肖四清,依然牢牢控制着董事会和管理层。
由此,一场关于“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权力悖论之争爆发了。
王维方(新股东)认为,对方先给了公司的实控权,才能注入资源,兑现业绩承诺。
而肖四清方(创始人)则主张得先展现出能兑现资源注入承诺的能力和诚意,才能把公司交给对方。
谁也不肯让步,谁也不信任谁。救命的重整协议,成了内斗的宣战书。
![]()
权力的游戏
从董事会到证监会的全面内战
2025年5月,就在“摘帽”喜悦还未散去时,“战火”正式点燃。
王维方面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要求提前改组董事会,夺回控制权。结果,提案被肖四清把控的董事会直接否决。
一计不成,再施一计。在6月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有棵树上演了控制权之争的公开摊牌。包括董事会工作报告、利润分配预案在内的六项核心议案,均遭73%至85%的压倒性反对票否决。
这已远超股东表达不满的范畴,而是一场对公司现有治理体系的彻底否定,标志着股东间的信任已彻底崩塌。
文斗迅速升级为“武斗”。
2025年7月,公司控制权的暗战彻底走向公开摊牌,双方在法庭上兵戎相见。这场决战以连环诉讼的形式展开。
王维起诉肖四清在职期间损害公司利益,索赔1657万元;肖四清则立即反诉王维的天行云未兑现资源注入承诺,并代表上市公司向其追讨1000万元。
![]()
战斗进入白热化。肖四清方面使出“杀手锏”,申请法院将王维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的全部股份(合计12.65%)予以“轮候冻结”。
在这场权力战争中,公司本身成了被动方;董秘章军辞职走人;独立董事多次发出风险警示。深交所的监管函和问询函,像雪片一样飞来,但依旧无法阻止乱局。
![]()
最荒诞的一幕在10月底上演:由于肖四清团队拒绝移交财务账册等核心资料,新管理层无法核实经营数据,致使有棵树未能按时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一家上市公司竟无法发布财报,这已触及市场规则的底线,标志着其内部治理机制彻底瘫痪。
这场闹剧,终于惊动了最高金融监管机构。2025年9月29日,中国证监会下场,同时对肖四清、王维及天行云立案调查,理由是“涉嫌未按规定披露其他重大信息”。
内部的权力游戏,演变成了触及法律红线的重大违规。这场博弈没有赢家,只有共同的审判。
![]()
残局与镜鉴
谁真正负了有棵树?
2025年10月,这场持续半年的恶斗,以创始人肖四清及其核心团队的全体离任,暂告段落。
新董事会宣誓就职,并宣布“全面接管”,号称要实缴1亿元给子公司,开启“自救计划”。
然而,一切补救都为时已晚。长达半年的内部消耗,让有棵树付出了沉重代价。
2025年上半年,其营收呈现自由落体式下跌,仅录得4257.34万元,同比暴降81.33%,最终不得不面对这一战略误判所酿成的残局。
![]()
有棵树是跨境电商“铺货模式”的殉道者。当行业从草莽走向规范,从流量红利走向品牌深耕时,那种依靠海量SKU、低价竞争、轻视产品和用户的粗放模式,必然被时代淘汰。
然而,真正的致命一击并非来自外部竞争,而是源于公司治理这座内部堡垒的彻底沦陷。
在公司生死存亡之际,无论是创始人还是新投资人,都将派系和个人的控制权,置于公司的生存利益之上。
从“董事会僵局”到“股东大会失控”,从“法律混战”到“信披瘫痪”,每一步都在加速公司衰落。
他们争夺的,早已不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企业,而是一个刚刚做完“摘帽”手术、看似光鲜的“上市壳资源”。
![]()
有棵树的故事,是一部写给所有创业者和投资者的沉重教科书。
它告诉我们再精妙的资本魔术,也只能粉饰报表,无法挽救内部凌乱。
再强大的供应链优势,也会在无休止的内耗中土崩瓦解。
建立权责清晰、以公司长期利益为重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是比抓住任何风口都更重要的基石。
有棵树的案例,成了一面镜子,补全了我们对于企业成败的认知拼图。它警示所有狂奔的企业:内耗,是比失败更彻底的崩溃。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