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人生并不是“多多益善”,更多的时候还是要懂得 “筛选”。确实,如果我们一味的全部照单全收,那么很容易冗余。
筛选,就是对 “重要性” 的精准排序。它其实就是在让我们跳出 “多多益善” 的想法,对遇到的事物进行一个取舍。
毕竟,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能够分出精力,这是不可能的。
![]()
也正是如此,我们才必须要做好筛选,这样我们才能够避免无意义的内耗。是啊,对于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我们不可能做到 “无所不能”,这也是不现实的。
这就好像想要的东西有很多,但是一只手只能够握住能够握住的,超出自己能够握住的范围,哪怕我们用双手捧,超出的东西也会漏出去。
是啊,对于有些事情,我们想要的越多,流失的越快。越是想要做到完美,越是会发现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
就好像有的人执着于让自己能够精通所有想学的东西,结果却是顾此失彼,最终可能自己的优势也消失了。
正如有的人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上的事情,都想要亲力亲为,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够掌控所有的环节。结果把自己搞的应接不暇。
![]()
所以,面对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我们要学会筛选,要懂得抓住关键点,而不是“芝麻西瓜一把抓”。既想要好,又想要巧。天下没有这样完美的事情。
正如战国末年,齐国最后的一位君主齐王建,他坐拥富庶和广阔的疆土,却在面对强大的秦国时,沉溺在“偏安自保”的幻想之中。
他听信奸臣的谗言,放弃了和其他诸侯国合纵抗秦的最后的生机。当然,更重要的是秦国一统的必然。
但是他的一味选择讨好示弱,在其他诸侯国被灭的时候,选择凭借这样就能够保存自己。这何尝不是他无视自己的短板呢。
他本来就不擅长治国理政,又固执的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对的,结果导致军心涣散毫无抵抗能力,最终导致国灭。
当然,并不是说他认清局势就能够改变结局,可却不至于因为自己的无能的原因导致国破人亡的结局。
![]()
古往今来很多这样的故事,其实不都是在告诉我们,人要学会筛选。就比如齐王建一样,他如果能够知道自己的不足,知人善用,最起码不会毫无抵抗能力。
所以,面对人生的很多事情,我们要有这样的清醒,那就是要懂得筛选,要知道自己的局限。真正能够把事情做好的人,往往都不会大包大揽,而是会筛选聚焦自己应该要关注的点。
正如《孟子・告子上》有这样一段话说得好:““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这何尝不是“筛选”呢。筛选的本质,其实就是对人生的主动掌握,它需要我们能够辨别那些对自己是不需要投入的。
毕竟,人生并不是“多多益善”,多有时候未必是福,反而会成为负累。总之,人生要学会筛选,筛选也就是在精简。
![]()
人生只有学会精简,筛选掉那些冗余的、过度的东西给去除掉,我们才能够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
是啊,想要把人生过好,我们不仅仅要会加法,也要会加法,而这个过程就要用到筛选。人生中的很多事情也都在告诉我们,只有学会筛选目标,我们才能拥有坚定的方向。
正如有人说得那样“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生也不必追求面面俱到。只要筛选出几个重要的点,把它做好了,一切也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文|明浮生
图|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