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边一直在给大家推荐合适的学校,往往都在写学校好的地方,优势的点。但其实有些学校,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是挺没意思的,就像鞋子穿上去不合脚,不符合中国留学生的核心追求。
像这类的学校,有些时候还无关排名,排名太好,你太卷,你够不到浪费感情也不合适。你太好申,门槛过于低,学校不懂得筛选你又难受。学校入读后,你难毕业,老搞你心态,你拿分低容易挂也难受。
所以,今天我们聊下最不建议去的几所英国大学。
![]()
No.1 Edinburgh
说到学校好,但必然被中国学生劝退的学校,爱丁堡是首当其冲的。每年都有一堆学生有话不得不说,怨念极大。
首先,能入读爱丁堡这个学校的,基本都是偏学霸的那一波了,无论本科还是硕士。但即使是这样的学生质量,面对爱丁堡的学术压力,还是有点吸不过气。
这个学校是真的出了名的高挂科率,尤其是计算机,商科,法律等专业,经常有学生连续两次fail然后被退学的,毕竟补考也严格。很多不了解的人会没心没肺的说,肯定是入读的学生水,能连挂两次。
还真不是,爱丁堡的情况是,教授上课节奏快,很多国际学生本身适应要时间,但人家不给你这个适应时间。有些学生这点就没缓过来,尤其是语言能力差的。还有就是压分,学校给分极其严谨,high2.1比例都维持的严谨,更何况1等比例。
![]()
这个学校相对来说,不太符合中国学生的八字,因为全靠自学,提前预习为主旋律。没人给你喂知识点。在读学生的困恼在于几乎天天在赶ddk,一不小心就fail,尤其是英语能力差的,那真的是天灾。苏格兰这边本身口音就重,有些教授就是本地人,口音重的你感觉自己这个雅思分数刷了个假的一样。
还有就是爱丁堡的课程紧凑,课程量大,就这个学校是真的学术风,和兰卡斯特这种学校一样的。一大堆课程,作业和考试又比较难。虽然,教授不针对中国学生,但也不照顾国际学生啊,进度一快,谁都不爱。
除了学术压力大,苏格兰这边天气还冷,英国本身一年四季大约在冬季。苏格兰更是阴雨连绵,湿冷,少阳光,冬令时的时候下午4点就天黑,街上人影都没。留学生好孤独好心累的。心理问题也是问题啊。
![]()
所以,爱丁堡虽然qs的确强,但对于这个学校,很多中国学生,你入读前和入读后是两副面孔的。入读前,颤抖吧,爱丁堡,本大爷要降临了。入读后,请宽恕我吧,是我飘了。
No.2 Cardiff
卡迪夫这个学校其实属于首府城市学校,按理说这个学校应该挺牛逼,属于台面学校。但这个学校很尴尬,既不像苏格兰的首府学校爱丁堡,也不像英格兰这边伦敦的那几所学校。卡迪夫整体在英国的牌面和存在感就比较低,尤其是在世界排名上,没太多存在感。反而是在一些本土榜单,给了这个学校一些应有的体面。
为什么不建议入读卡迪夫这个学校?
![]()
其实有这几个原因,一是这个威尔士首府学校强势项目都不符合中国学生审美,你看这个学校医学院很强,但中国学生又入读不了。临床类压根不会让你转,基本给本土学生消化的。还有就是传媒新闻类很强和bbc合作,但现在谁读新闻?都是传统沉船行业,就业前景都是问题。难度还不低,又费劲又难找到出路。
至于商学院,这个学校又不够强势,没有拿得出手的能镇场子的硬核专业。其他类学科,中国学生入读的就更少。就卡迪夫这个学校是有肌肉的,但都没长在国内学生的审美点上,就很难受。
二是这个排名一直上不去,而且一直在掉排位,就这个学校七年前还是很有市场的,噱头很多,毕竟首府城市,也是罗素成员学校。关键那时候不兴qs,专业排名像cug以及times这种都很给Cardiff面子。外加这个学校的学生满意度一直都不错,没有啥幺蛾子。但现在不一样了,没有qs的加成,这几年的Cardiff的生源一直很下沉。就学生质量一年比一年差。很多双非背景很一般的还对卡迪夫挑挑拣拣。完全没有了以前那种国内211和985以及英本学生穿插的场面。生源的下坠是毁坏一个学校根基最快的方式。
![]()
三是卡迪夫还不懂营销,不打广告,这个学校的战略思路是有问题的。对于广告的投放是不上心的。所以把之前积累的口碑和人气差不多要败没了。这个学校也就好在本土ref排名还可以,给的拨款是够的。否则这几年也要和york一样找出路去了。
我觉得卡迪夫这个学校是具备潜力的,这种学校对标其实可以对应比如上海的上大这种学校,是有可以打磨和成为网红学校的点的。但这个学校就是不,就喜欢自己低调发展。本科学生还好,硕士学生就很难受。回国知名度巨低。
No.3 疯狂发拒信的IC
话说,今年的IC对留学生来说属于命不逢时,没来到版本对的时候。整体难申程度甚至赶超牛剑部分专业了。不管你原计划定的是正常申还是冲刺,因为人数够多,都变成了妥妥的冲刺。
![]()
所以,IC这个学校劝退的原因是,难度太大,你容易浪费感情。为啥这么说了?
本科的学生而言,你容易5个位置多让一个位置给ic,甚至有些学生就是喜欢ic的,会同时申2个choice。结果双双被拒,加大后面学校的压力。本科今年的难度也被拉上去了啊。
硕士这边更加,10月中之前,基本清一色的各种拒信,无面拒,10月中之后才开始陆续发面邀,被拒的学生要么211的那种88-92,要么就是985的这种分数。不少英本和海本的2.1也是这个情况,这可是申英国的主力选手,连亲生的都这个待遇,IC真的绝了啊。
![]()
而且IC这个学校即使是硕士,也限制你申请个数的,你不能多申,尤其是商学院,你只能申一个。非商学院,你最多申2个。加起来也不宽裕啊,不像ucl这种,虽然官方只建议你申2,但你加申第三个学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一样继续给你录取的,会继续受理。ic就不能,以前还可以换个账号,继续加申一波,但现在这种bug也被修复了,换账号也会被合并到之前账号。你又少了很多试错成本啊。
不得不说,IC的热度今年妥妥的是英联邦体系里面最难的那个学校了,无论澳洲,港新,还是英国本身这边,这个学校的人气因为连续第二年QS第二来到了绝对意义的顶峰。从热度上来说,吊打LSE也不为过了。
IC比较蛋疼的是,这个学校还喜欢通过面试来控人,基本大多专业都要面试,商学院基本全部专业需要面试,面后的录取概率,其实不到30%。所以,也不用太羡慕那些能拿到的面邀的,面后被录取的概率也不大,很多还要被关到waiting list等啊等,等到隔年5月甚至7月再给你结果。心累啊。
![]()
总了个结:还是那句话,学校好不好,对于不同学生来说意义是不一样的,合脚才最重要。有的学生就是适合那种严厉型的,比如爱丁堡这种,他们被虐的越酸爽,他们就觉得越学到了。有的学生就是喜欢卷的,不卷不舒服的,门槛不到,拒的人太少他们都不乐意。反而ic就合适了。有的学生是想佛系留学的,中国学生少点,反而好,可能兰卡,杜伦卡迪夫这种他们又合适了。
学校还是那些学校,其实一直没变,变得一直是留学生,是人心,是就业市场和就业需求。你要说绝对不建议这种,那也没意义,就看你的需求和角度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