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摄图网
全文共2681字,阅读全文约需9分钟
经监管窗口指导,持牌消金机构需从明年一季度开始,将当季整体新发放贷款的平均综合融资成本压降至20%(含)以内。
本文首发于21金融圈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作者 | 李览青
编辑 | 周炎炎
新媒体运营 | 张舒惠
刚刚过去不久的十月,对消费金融公司、中小银行与助贷行业而言都难言平静。
在“助贷新规”正式实施后,又一场针对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新发利率的压降开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家消金、助贷机构方面了解到,经监管窗口指导,持牌消金机构需从明年一季度开始,将当季整体新发放贷款的平均综合融资成本压降至20%(含)以内。此外,针对小贷行业利率上限的压降政策也正在征求意见中。
相较于此前要求在12月中旬将单笔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压降至20%以内的监管指导,如今这一要求已给出一定缓冲期,并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利率范围。但对于消金和助贷行业,以及需要“未雨绸缪”的中小银行而言,都存在一定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机构推迟融资计划,有机构暂停新发贷款,也有机构开启人员优化。
多位受访人士均向记者表示,“降本”将成为接下来行业的关键词,过去依赖助贷拓展下沉客群做大市场规模的模式可能难以延续。与此同时,不仅是消金行业,中小银行下一步也必须完成自营渠道建设这一重要命题。
![]()
多家消金机构平均贷款利率在20%以上
近年来,在LPR不断下调、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愈加完善的背景下,对客贷款利率压降是整个金融行业的“主旋律”。
具体到消费金融行业来看,近期利率下调已是近五年来第二次压降,上一轮是从2021年前后,消金机构在监管要求下逐步将个人贷款年化利率上限从36%压降至24%。
如今各家机构贷款利率执行情况如何?从公开资料来看,金融债发行披露的主体评级报告披露了相关数据,更微观的数据则可以通过最新一期ABS(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入池资产情况窥见一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据此梳理了2025年更新后的11家消金机构贷款利率执行情况,目前各家机构平均贷款利率普遍压降至24%“红线”以内,但由于股东背景、展业模式以及客群基础的不同,各家消金机构的产品定价差异较大,部分机构20%以上产品占比过半。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亦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各家机构在评级报告中披露的贷款利率计算口径有所差异,有的披露年度加权平均利率,有的披露新发平均利率,有的披露整体资产平均利率,还有的在计算时未将担保增信、权益产品等模式下的实际融资成本计算在内,因此仅作为参考。
如马上消金披露的贷款定价均控制在24%以下,但在“安逸花2025年第三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说明书”中,入池资产的加权平均年利率达到23.96%,单笔贷款最低利率为17.4%,最高为24%,贷款利率在23%到24%之间的占比达99.8%;
海尔消金表内对客平均贷款利率为22%,最新一期ABS入池资产加权平均年利率为23.65%;
中原消金平均贷款利率为17.92%,最新一期ABS入池资产加权平均年利率为22.5%;
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加权平均贷款利率在20%以内,但到2025年3月末,利率水平在18%-24%(含)的贷款占比为72.43%;
中邮消金贷款平均利率在20%以内,截至2024年末20%以上利率贷款占比达到52.10%;
在前述披露数据的11家消金机构中,对客利率水平最低的是宁银消费金融,平均贷款年利率为11.56%,单笔贷款利率分布在3.06%到14.9%区间。
![]()
![]()
“降本”共识下转型加速
当利率上限再次压降至20%,叠加此前消金公司拓展利润来源的“24%+权益”类产品被叫停,“降本”成为市场共识。
“利率压降后,我们面临的客群和以前差别较大,降本肯定是现在第一位的。”中部某消金机构高层表示。
进一步拆解消金机构展业成本来看,包括资金成本、流量成本、风险成本以及运营成本四个部分。近年来,消金行业资金成本显著下行,但流量成本与风险成本均有所抬高。
事实上,早在2021年前后24%利率上限确定时,行业内就曾掀起一轮有关于“利率生死线”的讨论,彼时15%、18%、20%的口径都曾被提起,但由于当时各项成本的压降空间相对有限,24%被视为一个相对商业可持续的利率界限。
某西部消金机构高层向记者分析了当下他所在机构的成本结构:资金成本约3%,流量成本在4%-5%,风险成本约7%,三者叠加约15%,在20%利率上限下还有5%的空间给到运营成本。
“业务还能继续展开,但规模做不起来了。”他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利率压降要求出台后,消金行业整体收紧了新增获客的“口子”,原计划在10月底发行20亿元规模ABS的南银法巴消费金融也在公布资料6天后宣布“经综合考虑市场环境与实际情况”而推迟发行,另据记者了解,亦有其他消金机构的募资计划“搁浅”。
“在接下来增量规模难以突破的情况下,机构自身的融资意愿和需求也不会太过突出。”另一位消金机构高层告诉记者。
客观条件上,低利率环境下,资金成本下行成为消金行业“降本”的一大利好。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2025消金报告》)显示,去年政策支持和市场流动性环境优化为消金公司融资提供有利条件,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在30家开展融资业务的消金机构中,有19家加权融资成本率在2.5%到3.0%(含)。
不过流量成本、风险成本、运营成本的进一步下降,意味着部分消金机构到了转型的“分岔路口”。
从获客渠道的划分来看,目前消金公司获客分为线上、线下渠道,自营、第三方引流渠道两类划分逻辑,分别形成了线下自营、线下第三方中介合作、线上自营、线上三方平台合作等四大类别,各模式对应的成本区别可通过下表简要划分。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风险成本的构成较为复杂,除了不良资产损失,还有公司治理风险、外包人员管控风险甚至投诉引发的声誉风险等等,因此对各家消金机构业务全流程的风险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在线上展业模式下,也由于消金机构与互联网平台、担保、助贷机构等第三方的合作模式、职责分配、利润分配模式有所差异,还可以分为纯导流、联营、分润、增信等多种细分业务模式。
![]()
不同的业务模式、资源禀赋,使得各家机构在上述三个成本上的分配差异较大,由此也影响了最终的贷款产品定价。
即使是同一家公司旗下不同产品,也会呈现出较大定价差异。比较典型的是承接了蚂蚁“花呗”与“借呗”两大产品的蚂蚁消金,定位于支付信贷工具的“花呗”年化利率在0%-24%区间,定位于个人消费贷产品的“借呗”年化利率则在5.475%-24%区间,由于借呗业务规模拓展,2023年以来利率分布在18%以上的贷款占比呈现上升趋势。
另外,以前述贷款利率最低的宁银消金为例,其主要业务模式包括线上自营、线上联营与线下自营三种,其中2024年末线上联营业务占比69.7%,较2022年末的90.11%已下降20.41个百分点,其合作渠道主要是蚂蚁、字节、百度、美团、微众等头部互联网平台,合作模式包括分润、增信两类。且近年来在大股东宁波银行的支持下,宁银消金线上、线下自营业务拓展都在加速,得以更好地实现规模拓展与风险控制的平衡。
无论是何种展业模式,在规模难增的背景下,提升自主获客能力,从而降低流量与风险成本都是当下消金行业乃至中小银行的“必答题”。
11月6日,乌鲁木齐银行宣布停止开展合作类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并发布了存量业务合作清单,被视作中小银行助贷收缩的典型。
长期以来,中西部、东北部的中小银行都是助贷行业利率24%及以上贷款产品的重要资金来源,但在助贷新规将所有服务费、担保费等计入综合融资成本,并划定24%综合融资成本在“红线”后,合规成本与流量成本的攀升让这门生意“不划算”了。
事实上,在本轮消金利率压降要求后,有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了对未来中小银行高息助贷合作风险的担忧。“不排除后续监管引导平台侧利率压降,最终将对客利率降至12%-16%区间,持牌金融机构不能单纯成为个人网贷产品的资金方,必须建立起自己的渠道与能力。”有业内人士表示。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