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地利,许多品牌产品比德国贵很多,有些甚至贵一倍。根据维也纳工人商会(AK)的数据,奥地利的产品价格平均比德国高出约四分之一。这种现象被称为“奥地利加成”,引发了消费者和贸易商的不满。
![]()
价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所谓的“地域销售限制”。国际制造商要求贸易商只能通过本国的销售公司采购商品,这意味着奥地利的零售商不能从德国采购更便宜的相同产品。这种限制使得跨国公司可以在奥地利以更高的价格出售商品。
欧盟委员会此前一直容忍这种做法,但在一些较小成员国的压力下,目前正在考虑是否禁止这种做法。奥地利政府也在推动取消“奥地利加成”,得到了工人商会、工会和贸易协会的罕见联合支持。
![]()
贸易商认为自己是高采购价格的受害者。奥地利的零售商为同一商品支付的价格比德国同行高出很多,例如,一款发胶在奥地利的采购价比德国高出60%。尽管贸易商的利润空间很小,但这种价格差异仍然对他们的竞争力产生了显著影响。
批评者认为,奥地利的贸易商由于市场集中度较高,有足够的力量来决定价格。然而,贸易协会指出,背后是拥有巨大市场影响力的国际品牌巨头。如果超市下架像哈里波或玛氏这样的产品,许多消费者会转而选择竞争对手,这也显示了这些品牌的强大影响力。
![]()
食品工业警告说,取消地域销售限制可能导致“廉价进口”,从而对奥地利本土生产商造成更大压力,甚至可能危及多达15万个就业岗位。此外,原材料采购成本的上升也给生产商带来了经济压力。
尽管贸易和工业界常常将奥地利的高价格归因于更高的工资,但统计数据并不支持这一说法。2023年,奥地利制造业的平均劳动成本仅比德国高2%,而在服务业,德国的成本甚至略高于奥地利。然而,能源价格确实是奥地利的一个竞争劣势。奥地利的企业用电和天然气价格比德国高出约20%,这主要是由于由监管机构E-Control设定的网络费用。
![]()
- THE END -
(以上内容由欧洲时报中东欧judy原创编译,部分内容参考自ORF、奥地利《新闻报》《信使报》《奥地利报》《今日报》等,部分图片来自新华社、APA及网络,转载请注明《维城》EuroNews)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