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多数职场人还在为年终奖多出一两千而欣喜时,特斯拉股东年会正聚焦一个足以颠覆认知的金额——1万亿美元。这个数字不仅刷新了全球企业薪酬的历史纪录,更将CEO马斯克推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业绩对赌中心。
2
在最新一次股东大会上,这项堪称“天文数字”的薪酬计划以超过75%的赞成票获得通过。这意味着,只要马斯克在未来十年内达成既定目标,他将有权获得总计价值约1万亿美元的股票奖励,成为人类商业史上收入最高的管理者。
3
该激励方案设置了12轮分阶段兑现机制,核心任务是推动特斯拉市值从当前的1万亿美元跃升至8.5万亿美元。每一轮都对应着巨大的增长压力:前10次解锁条件均为市值增加5000亿美元,最后两次则需单次提升1万亿美元。
![]()
4
这种增长幅度远超常规企业扩张逻辑。相当于公司要在十年内实现现有规模的七倍以上增长,其难度远远超过中头奖的概率。资本市场对此类激进目标普遍持审慎态度,毕竟即便是科技巨头苹果,目前市值也不足3.1万亿美元。
5
仅靠股价上涨还不足以触发奖励,特斯拉董事会还设定了严格的财务指标。起始门槛为年度调整后利润达到500亿美元,最终目标更是高达4000亿美元。对比现实数据,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调整后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仅为42亿美元,距离终点线仍有巨大鸿沟。
6
这一薪酬结构并非临时起意。早在2018年,类似方案曾被特拉华州法院裁定无效,理由是缺乏充分的股东批准程序。为避免重蹈覆辙,特斯拉果断将注册地迁至德克萨斯州,利用当地更灵活的公司法环境保障股东决策权。
![]()
7
此举背后折射出深层次治理博弈:企业是否应由创始人长期主导?通过法律属地变更来规避司法干预,本质上是一次制度套利行为。董事会明确传递信号——在特斯拉的发展路径上,股东意愿必须压倒外部司法介入。
8
若全部目标实现,马斯克个人持股比例将从现有的约13%上升至25%,新增股份超过4.23亿股。这一比例具有战略意义。他在2024年初公开表示,低于25%的投票控制权将使他对引领特斯拉转型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军企业的前景感到“不安”。
9
换言之,这份薪酬不仅是物质回报,更是一场权力重构。它确保马斯克在未来关键十年中牢牢掌握公司方向的话语权,防止资本力量稀释其影响力。
10
散户力量与质疑声浪的拉锯战
11
此次投票得以通过,离不开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支持。剔除马斯克及其兄弟持有的股份后,仍有72%的可投票股份选择支持该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散户群体占股东总数近三成,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12
特斯拉深谙此道,专门搭建“投票给特斯拉”宣传平台,并让旗下Optimus人形机器人出镜拍摄推广视频。这场精心策划的品牌营销触动了情感共鸣——在许多散户心中,特斯拉的品牌符号早已与马斯克本人深度绑定。
13
他们相信,一旦失去这位灵魂人物,股价可能迅速崩塌。这种信仰支撑着对超高风险激励方案的认可,也反映出公众对公司人格化领导的高度依赖。
![]()
14
然而机构投资者并未轻易买账。作为第六大外部股东的挪威主权财富基金明确投下反对票。多家独立代理投票顾问机构亦指出,该薪酬计划与短期经营绩效关联度不足,存在激励错配风险。
15
最尖锐的批评竟来自内部支持者阵营。有特斯拉前员工在社交平台上直言:“如此高昂的报酬安排,可能导致公司长期回报跑不赢通胀,甚至大幅落后于标普500指数平均水平。”
16
这类声音揭示了一个现实困境:马斯克同时掌控SpaceX、X社交平台、xAI等多个前沿项目,精力分散不可避免。他的时间与注意力是否还能持续倾注于特斯拉主业,成为投资者心头隐忧。
17
业绩表现也在敲响警钟。2024年全年汽车交付量约为178.9万辆,同比微降1.1%,这是自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下滑。与此同时,比亚迪以25.6%的市场份额超越特斯拉,坐上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榜首位置,而特斯拉市占率已降至11.4%。
![]()
18
昔日行业霸主地位受到严峻挑战,技术迭代放缓、产品创新乏力等问题逐渐显现。消费者开始用脚投票,转向更具性价比和技术迭代速度更快的竞争对手。
19
再看那些被列入里程碑的具体运营目标。计划要求累计交付2000万辆电动汽车,但截至目前历史总交付量仅约800万辆。按当前增速推算,完成目标至少需要跨越三个产品周期。
20
更令人咋舌的是关于Optimus机器人的量产承诺:未来需交付100万台人形机器人。然而该项目尚处于研发初期,尚未开启客户交付,实际原型机产量不过数百台。
21
回顾过往承诺,马斯克曾在2019年宣称“两年内拥有百万辆无人驾驶出租车”,结果到2025年仅在奥斯汀小范围测试数十辆。这种习惯性“画饼”虽维持了市场热度,但也削弱了公众对其未来承诺的信任度。
![]()
22
有资深分析师评价称:“这更像是为超级明星量身定制的演出合同,而非标准上市公司CEO的薪酬体系。”的确,在股东大会现场,马斯克与Optimus共舞、预言机器人将推动全球经济翻倍、终结贫困,整个场景宛如一场充满未来主义色彩的科技盛典。
23
但商业世界终究讲究结果导向。再炫目的愿景若无法转化为可持续的盈利能力与现金流,终将沦为泡沫。投资者可以容忍短期亏损,但无法接受无限期的空头支票。
24
方案公布后,特斯拉股价仅小幅上涨1.2%,反映出市场情绪复杂:一方面期待奇迹再现,另一方面又对8.5万亿美元市值目标心存疑虑。
![]()
25
要知道,即便把全球市值前三的科技公司加起来(苹果、微软、沙特阿美),总额也不及该目标的三分之二。要实现这一壮举,特斯拉不仅要成长为现有体量的八倍以上,还需彻底重塑能源、交通、制造和人工智能四大领域。
26
这场为期十年的豪赌终将见分晓。无论最终成败,马斯克与特斯拉共同书写了一段打破传统的企业治理范式。他们的结合体已不再只是一个上市公司,而是一种新型组织形态的试验场。
27
当一个人的个人魅力、战略远见与争议行为达到极致融合时,传统的董事会监督机制、股东制衡原则乃至职业经理人制度都会面临根本性质疑。
28
这或许才是万亿薪酬背后最具深远影响的议题:在一个创新驱动的时代,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企业治理模式?是继续坚持分散所有权与集中管理的现代公司制度,还是接受“天才独裁”式的超级领导者模式?
29
信源来自:新京报官微2025-11-7马斯克万亿美元薪酬案过关,十年业绩对赌能否兑现?
![]()
30
界面新闻2025-11-7马斯克近万亿美元薪酬方案获批,若奖励全部达成其持股比例将提升至约25%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