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令全世界为之震惊,而今年在广东举办的第十五届全运会同样让人震撼。
国际奥委会主席柯丝蒂·考文垂还有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托马斯·巴赫都来到了广东观看此次全运会开幕式。
![]()
有人说考文垂和巴赫看到中国的全运会开幕式估计想哭的心都有了。
原因很简单,中国全运会的开幕式办得完全不输奥运会。
![]()
全运会开幕式惊艳国际奥委会主席
四年一届的全国运动会,含金量那可是非常高的。
世界级的赛事中奥运会综合来说排第一,国内的赛事全运会算是最顶尖的了。
在跳水、乒乓球这些中国比较强的项目中,能拿到世界冠军的不一定能拿到全运会冠军,毕竟国内高手如云。
这么重要的赛事,自然备受瞩目,而这次的全运会,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和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也是前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都来参加了。
![]()
而本届全运会的开幕式也是狠狠的让两位见识了独特的中式美学。
开幕式是在11月9日晚上于广东奥体中心举办的。
看完开幕式以后,考文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非常震撼,还说“中国无疑是国际体坛真正的强国”。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开幕式竟然能震撼到国际奥委会主席呢?
![]()
大型赛事开幕式曾一度陷入“规模竞赛”的误区,巨额投入与“人海战术”似乎成为“精彩”的标配。
而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给出的“中国解法”,让考文垂与巴赫看到了可持续办赛的全新可能。
郎昆团队摒弃传统思维,仅用千余名演员便撑起2万多平方米的宏大场地。
更以20名演员结合AR技术,生动再现百舸争流的龙舟盛景,用“四两拨千斤”的创意打破了“数量决定效果”的惯性认知。
![]()
更令人称道的是对自然资源的极致利用与循环理念。
团队巧妙收集广州雨季的天然雨水,经净化后打造出兼具美学价值与文化寓意的“同心圆”水舞台。
配合每小时更新3次水质的定制排水系统与历经200次试验定型的防滑地板,让自然馈赠成为开幕式的核心亮点。
广东雨水本来就多,即便是采用其他创意也难免会受影响,不如直接利用这一特点。
![]()
这种“顺势而为”的节俭创意,与国际赛事中偶见的资源浪费形成鲜明对比。
同时也为国际奥委会倡导的“可持续奥运”理念提供了可落地、可复制的实践样本,难怪巴赫在观摩时频频点头称赞。
时代在进步,其他事物自然也应该跟着发展。
如今科技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此次全运会开幕式也融入了科技。
![]()
开幕式上最震撼的当属利用裸眼3D技术让中华白海豚从水舞台中跃然出世。
鱼尾扫过之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标志性建筑,广州小蛮腰、香港维多利亚港、澳门大三巴的全息影像依次浮现。
当水波纹自然扩散,屏幕同步铺展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图,古老商道与现代湾区的对话无需言语便直抵人心。
这种“科技为内容服务”的理念,彻底跳出了技术堆砌的怪圈。
![]()
从机器人敲响两千年前的青铜句鑃,让古老音律与交响乐团共鸣。
到可燃冰提取的“深海之火”点燃主火炬,实现科技成就与东方意象的完美融合。
每一处技术运用都精准呼应“圆梦未来”的主题。
看到这一创新,巴赫忍不住用“amazing”来表达自己受到的震撼。
![]()
这也是因为他看到了这种模式对未来奥运开幕式的借鉴价值。
科技不再冷冰冰,而能成为文化传播与情感传递的载体。
奥运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观众,所以开幕式总抱着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产生共鸣的想法。
可有时候越是过分在意越是容易达不到目的。
这一点上全运会开幕式给出了更好的方案。
![]()
与其费力通过生硬的文化灌输让观众产生共鸣,不如通过“小切口”展示“大格局”。
全运会开幕式通过三地共通的文化符号构建情感桥梁。
比如让刘德华领唱《中国人》,全场沸腾的场景说明了一切。
还有《海阔天空》与《彩云追月》的表演,虽然有些观众不懂粤语,但也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
第十五届全运会分量有多重?
一场开幕式的重要性,都藏在出席的人物与环节的细节里。
当伟大的他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
![]()
当粤港澳三地最高负责人共同见证圣火点燃。
当新老体育人接力传递火炬,这场全运会的国家高度与时代意义已然清晰。
最高领导人的出席与参与足见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和对大湾区协同发展的期许。
火炬传递与点火环节的人物选择,更藏着对体育精神的传承与期许。
![]()
12位火炬手涵盖了马琳、郭晶晶等奥运冠军,苏炳添这样的“亚洲飞人”,以及赖宣治等基层体育工作者。
最终由广东的苏炳添、香港的张家朗、澳门的李祎三地健儿共同点燃主火炬。
这份名单没有刻意追求“明星效应”,而是兼顾了成绩、地域与精神传承,展现出中国体育“全民参与、薪火相传”的理念。
![]()
![]()
当刘德华、陈小春演员等文化符号登场,引发全场大合唱时,文体不分家的传统再次展现。
这种“体育搭台、文化唱戏”的模式,让全运会成为凝聚全民情感的文化盛宴。
同时也让国际奥委会看到了体育赛事多元化发展的无限可能。
![]()
从北京奥运到广东全运的中式美学
若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中式美学的“全景亮相”,用千人击缶、活字印刷等震撼场景让世界初识中国之美。
那么广东全运会开幕式便是中式美学的“精耕细作”,在水与光的交织中,展现出更内敛、更细腻、更具时代感的文化自信。
这种美学演进,藏在每一个意象的选择与呈现里。
![]()
北京奥运的美学关键词是“恢弘叙事”,以气势磅礴的集体表演勾勒中华文明的壮阔轮廓。
而广东全运的美学核心则是“诗意共鸣”,于细微处见真章。
郎昆团队用近半年时间采风大湾区,最终提炼出“水”这一核心意象。
既呼应三地“因水而兴、凭海而荣”的地理特征,又暗合“上善若水”的东方哲学。
![]()
在通过科技展现中式美学这一方面,北京奥运会和此次全运会也大有不同。
北京奥运开幕式上,LED卷轴等科技手段更多是“锦上添花”,服务于宏大场景的构建。
而广东全运的科技则真正做到“润物无声”,成为美学表达的有机组成部分。
![]()
从“大而全”到“小而美”,从“文化符号的堆砌”到“生活美学的呈现”。
可以发现中式美学在十五年间完成了从“展示”到“生长”的觉醒。
同时这种扎根生活的美学表达,让中式美学拥有了更鲜活的生命力,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兼容并蓄的品格。
![]()
从北京奥运到广东全运,中式美学完成了从“亮相”到“扎根”的蜕变。
从国家领导人到基层运动员,全运会的阵容彰显了从顶层设计到全民参与的体育生态。
从节俭办赛到科技赋能,中国给出了大型赛事可持续发展的新答案。
这次的全运会开幕式也在告诉世界,相比起奢华,有文化内涵的盛典才是最令人震撼的。
![]()
![]()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1】央视新闻2025-11-10 10:34--视频丨同心“圆梦” 共生共荣 全运会开幕式展现大湾区融合之美(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70919589672960539/?channel=&source=search_tab)
【2】南方+客户端2025-11-10 16:25--醒狮服、荔枝裙,用服饰将花城“穿”在身上|全运会开幕式揭秘(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71009888395051562/?channel=&source=search_tab)
【3】新华网2025-11-10 07:31--全运会 | 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中国是国际体坛真正的强国(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70872131437855266/?channel=&source=search_tab)
【4】广州日报2025-11-09 21:37--看!两千多年前的青铜句鑃与机器人在十五运开幕式上梦幻对话(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70719158149612058/?channel=&source=search_tab)
【5】大皖新闻2025-11-10 08:20--国际奥委会主席为何来看全运会?(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70884911826010650/?channel=&source=search_tab)
【6】北京日报客户端2021-06-18 10:53「北京奥运」无与伦比,载入史册铸辉煌(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974961714072650248/?channel=&source=search_tab)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