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头上只有三根头发、眼神里藏着倔强与善良的流浪儿吗?自1935年7月28日在《晨报》副刊《图画晨报》上亮相至今,那个叫“三毛”的漫画形象便成为刻在国人记忆里的经典。11月6日下午,“三毛之父”张乐平先生的儿子张慰军,带着年满90岁的三毛及父亲创作三毛的故事,走进松江区中山小学,为孩子们送上了永不过时的珍贵礼物。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当天,一头银发的张慰军在中山小学校外辅导员尹明华、陈伟敏的陪同下首次走进中山小学。古色古香的校园里,饱经风霜的唐经幢与孩童稚嫩的脸庞形成鲜明对比。“孩子们,你们看过‘三毛’的漫画吗?他呀,今年已经90岁啦,和你们学校一样年长,但他永远长不大……”在学校雷锋剧场,张慰军从1935年第一幅三毛漫画的诞生讲起,以ppt形式展示了《三毛从军记》《三毛流浪记》《三毛迎解放》《三毛学雷锋》《三毛爱科学》《三毛学法》等漫画书中的多幅作品,并逐一讲述了背后的含义,呈现了三毛从20世纪30年代的调皮幽默、到20世纪40年代从军流浪、再到后来站在十字路口奔向新路的演变。
![]()
台上,今年71岁的张慰军全程站立讲述,很是动情。每每提及父亲张乐平,他都充满自豪:“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的漫画家们成立了乐漫画宣传队,我的父亲也在其中,他以以画笔参与抗战、记录民生。”这段故事也在《三毛从军记》里得以体现,当一幅“全部三毛上线(1937)”呈现在ppt课件上时,台下的孩子们为之振奋。五(6)班学生方梓颖说:“以前翻阅过三毛漫画,但感触不太深,今天听张爷爷讲了漫画背后的这些故事,我有了新的认识。”
“进校园给孩子们讲三毛的故事,是希望他们透过故事了解历史、铭记历史,同时也能做快乐的小孩。”张慰军说,他的父亲很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打从他记事起,父亲就经常去学校。创作三毛漫画,也是取材于儿童,奉献给儿童。他告诉记者,“曾有人问我的父亲,为什么三毛永远长不大。父亲的回答是,因为他想让三毛一直陪伴孩子。”而今,他沿着父亲的路,走进校园,亲近孩子,也是延续父亲对孩子们的祝福和爱。“三毛虽然有一些缺点,但是他身上的勇敢、善良、乐观十分可贵,我希望当今的孩子们也能像三毛一样,即便身处逆境也能寻找快乐。” 张慰军说。
![]()
当天,张慰军及校外辅导员还为中山小学捐赠了一批图书,其中包括《三毛从军记》《三毛流浪记》。
■记者 王梅 文摄
■文字编辑 周加姚
■栏目责编 周雨薇■栏目主编 叶伟
上观号作者:上海松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