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哈喽,大家好,小林哥这篇国际评论分析美国在东盟贸易协议中植入“毒丸条款”,试图切断中国商品转运渠道,并以终止协议要挟东南亚国家配合其战略,对于东盟国家来说,中国是其主要的供应国,而美国是其最大的出口市场,在中美之间会如何选择呢?
![]()
隐藏条款现霸权:美式“规则”的真实面目
近期,包括路透社、《联合早报》在内的多家国际媒体披露了一则引发热议的消息:特朗普政府近期与马来西亚、柬埔寨敲定的两项贸易合作中,悄然加入了一项带有“单方面控制权”的特殊条款。
通俗来讲,只要马来西亚或柬埔寨计划与其他国家签署新的合作协议,一旦美国方面认定这份新协议“不符合美方利益”,就有权立刻终止此前与这两个国家达成的所有贸易安排。
![]()
这种以“终止协议”相威胁的做法,并非首次出现,回顾2017年,特朗普政府正是以类似的强硬姿态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当时也是仅凭自身判断就否定了多边共识。
如今这则条款曝光已超过72小时,美国、马来西亚、柬埔寨三方却始终保持沉默,既未否认条款存在,也未作出任何解释,这种反常的沉默,反而让条款背后的意图更加引人关注。
这两条带有强制约束的内容,分别嵌套在美国与柬埔寨签署的互惠贸易协定,以及美国和马来西亚达成的关税互惠协议、关键矿产备忘录中。
![]()
有国际贸易领域的学者将其定义为“第三方协议一票否决权”,区别于常规贸易协定中的协商机制,这份条款完全将判定权交给美国,没有任何第三方仲裁或客观标准可言。
以柬埔寨的核心出口产业为例,该国每年向中国出口大量优质大米,若未来双方计划扩大合作规模、签署新的采购协议。
美国商务部只需以“影响美国粮食贸易利益”为由,就能立即取消柬埔寨此前享有的对美出口关税减免。
![]()
要知道,柬埔寨成衣制品对美出口占其全国出口总额的40%(数据来源:柬埔寨国家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一旦失去这份优惠,数十万纺织工人的就业将直接受影响。
更关键的是,协议中从未明确“何谓损害美国利益”,既没有量化指标,也没有界定范围,完全由美国单方面说了算。
不少东南亚民众在社交平台上直言,这种条款本质上是“现代版的殖民约束”。
![]()
![]()
东盟的平衡之道:软肋之外有硬气
从条款内容不难看出,其核心指向十分清晰,限制东盟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中国海关总署2024年1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9823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5.6%。
其中马来西亚对中国出口棕榈油1230万吨(占其棕榈油出口总量的45%),柬埔寨对中国出口纺织服装89亿美元(占其纺织业出口的32%),双方已形成深度绑定的产业链关系。
![]()
特朗普政府推出这一条款,实则是想实现“三重目标”:一是通过贸易优惠绑定东盟国家立场,让其在与中国开展深度合作时有所顾虑,避免形成更紧密的经济联盟。
二是掌控关键矿产资源,马来西亚的稀土储量约占全球3.5%,柬埔寨近年探明的锂矿储量达500万吨,这些都是新能源电池、半导体产业的核心原料,美国试图通过条款将这些资源纳入自身供应链。
三是测试东盟的整体态度,若马来西亚、柬埔寨选择妥协,下一步可能会对泰国、越南等与中国贸易密切的国家施压。
![]()
马来西亚和柬埔寨之所以暂时保持沉默,确实有各自的现实考量。
对柬埔寨而言,2024年对美出口总额262亿美元,其中成衣、鞋类产品占比超过80%,这些产品大多为美国品牌代工,一旦失去美国市场,国内纺织业将面临重创。
而马来西亚的半导体产业更依赖美国技术,其槟城州聚集了英特尔、高通等企业的封装测试工厂,所需的7纳米以下先进制程光刻机,完全依赖美国ASML公司供应,美国若收紧出口限制,马来西亚半导体产业将直接停滞。
![]()
但这并不意味着东盟国家会完全妥协,作为注重“战略自主”的区域组织,东盟近年来多次在国际场合表明立场。
2024年11月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公开表示:“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不应受第三方干涉,我们不会在大国竞争中选边站,而是要维护自身的发展利益”。
![]()
印尼更是在2024年顶住美国压力,拒绝限制镍矿出口,印尼镍矿储量占全球50%以上,是新能源电池的核心原料,美国曾要求印尼优先供应美国企业,却遭到印尼明确拒绝,最终印尼与中国企业合作建设了镍加工产业园,实现了资源增值。
这些案例都说明,东盟国家在经贸合作中有着清晰的判断,不会轻易被单一国家的条款所束缚。
![]()
![]()
中国的应对之策:以合作破霸权
可能有人会疑问,美国与东盟的贸易条款,对中国影响究竟有多大?从实际影响来看,一旦条款正式生效,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与东盟的“一带一路”合作项目。
中老铁路2024年全年货运量达1200万吨,其中70%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跨境商品。
雅万高铁开通后,印尼雅加达与万隆之间的物流成本降低了40%,这些项目的后续扩容、配套合作,都可能因美国的条款受到阻碍。
![]()
此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规划的农产品关税减免、数字贸易合作等内容,也可能因部分东盟国家的顾虑而延迟推进。
不过,中国早已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了准备,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目前已在新加坡、吉隆坡设立分中心,推动AI技术在跨境物流、农业检测等领域的应用。
2024年全年共促成中马、中柬企业合作项目37个,合同金额达45亿美元,这些合作都通过“政府背书+企业自主协商”的模式,降低了外部干预的影响。
![]()
更具实质性的是,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正从“商品贸易”向“产业共建”升级。
2024年中国在东盟投资的制造业项目达189个,其中马来西亚的光伏组件工厂、柬埔寨的服装面料产业园等项目,都实现了“本地生产、本地销售+部分出口”的模式,减少了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反观美国,如今正陷入“言行不一”的尴尬境地。
联合国贸发会议2024年12月发布的《全球贸易报告》中,特别指出“部分国家以‘维护利益’为由,在贸易协定中加入单边控制权条款,这种做法违背了多边贸易规则,可能加剧全球供应链碎片化”。
![]()
事实上,美国的这种焦虑,源于其在与中国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2024年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出口增速,均高于美国同类产品,而东盟作为全球重要的新兴市场,成为中美竞争的关键区域。
当美国无法通过正常的技术、产品竞争占据优势时,就试图通过贸易条款限制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这种“非市场手段”本质上是霸权思维的体现。
![]()
但时代早已不同,如今的东盟国家不再是100年前任人摆布的殖民地,它们有能力根据自身利益做出选择。
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始终基于“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没有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中国从不要求东盟国家“选边站”,而是通过共建产业园、共享技术、稳定供应链,让东盟国家切实获得发展红利,这种合作模式,远比带有强制约束的条款更有吸引力。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