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东频道
志愿青春,同心全运
粤港澳三地青年共绘湾区融合温暖画卷
宁玉瑛
深夜的华南师范大学宿舍里,苟佳嘉还在为全运会开幕式做着准备。这个教育管理专业的研二学生,正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自己的微笑和志愿礼手势。“要注意眼神里的笑意,”她对自己说,“志愿服务时,我要让每一个经过猫洞口的观众都感受到温暖。”
第十五届全运会前,无数个像苟佳嘉这样的粤港澳青年志愿者正在为这场体育盛会做着准备。他们来自不同城市,却因同一个使命汇聚——用志愿服务点亮全运,用青春热情书写湾区融合的故事。
![]()
11月1日,十五运开幕式第三次演练,苟佳嘉在看台服务猫洞口进行观众引导服务。受访者供图
“这个想法其实萌芽于高三,”来自澳门的王宇诗回忆道。那时澳门已经开启全运会筹备工作,虽然正处在升学的关键阶段,但她心里有个强烈的念头:“想要真正了解和融入一个新环境,光靠观望远远不够,必须主动参与其中。”考入广州中医药大学后,一看到全运会志愿者招募通知,她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在女子U16足球赛——十五运会首个开赛的竞体项目中,王宇诗和所有志愿者都全力以赴。“我们提前一个月开始培训,学习全运会的宗旨、各场赛事场地信息、急救知识等等。”让她特别感动的是学校的支持:“培训期间,学校为我们每个人都准备了‘爱心包’,里面有防蚊液、风油精、润喉片等,当我们工作到深夜时,还会贴心地为我们准备热腾腾的宵夜。”
![]()
11月6日,王宇诗在志愿者之家写志愿者日记。受访者供图
对暨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香港学生杨竣杰而言,志愿服务是一场跨越时间和地域的传承。“于我而言,与赛会志愿服务的结缘,早在2010年11月就已悄然开启。”当时年幼的他,偶然遇到了广州亚运会的宣传摊位。“我仍然记得当时他们特别热情地拉着我说,他们是亚运会志愿者‘绿羊羊’,志愿服务就是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让更多人感受到身边的善意。”
如今,杨竣杰横跨香港、广州多地,以“小海豚”志愿者身份参与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香港、广州赛会和城市志愿服务。“这对我而言更是一种特殊的传承,传承当年亚运会志愿者‘绿羊羊’的志愿热忱,延续公益初心,也是用实际行动展现三地青年同心同向的青春风貌。”
![]()
9月5日,广东省广州市阳光酒店,残特奥会乒乓球赛事中,杨竣杰负责运动员接待、咨询指引等服务。受访者供图
苟佳嘉的岗位在连接看台和后台的猫洞口,她的工作看似简单却重要。“我最下功夫的是在脑子里画路线图,”她说,“把我守的猫洞口的两个区域的座位号记清楚,附近的厕所位置、观众服务点、医疗点等关键信息写下来记好。”
她甚至已经梳理了一遍观众常问的三类问题:座位类、便民类、赛事类。“结合前期培训信息准确告知,”她认真地说,“如‘卫生间在往前50米C3猫洞口两侧’、‘注意脚下台阶’等等。”
在11月4日的全运会第4次演练中,有个瞬间深深打动了她:“全场起立唱国歌的时候,有一位小朋友的声音特别大,虽然稚嫩但是最铿锵有力,稚嫩的声音混在全场大合唱里,格外打动人。”
当开幕式上代表粤港澳三地的木棉花、紫荆花、莲花花瓣在夜空中绽放时,三个年轻人的心也紧紧连在一起。
苟佳嘉与香港志愿者周淑怡、澳门志愿者王宇诗一起参加了“国宝迎全运”大熊猫接机活动。“这种荣誉感让我们三个一致感受到我们是湾区一家人的感觉。”苟佳嘉动情地说。
王宇诗对会徽有着深刻的理解:“正如全运会会徽的寓意——代表粤港澳三地的木棉花、紫荆花、莲花的花瓣交叠在一起,绕花心螺旋围合一体,形成同心礼花。原来这从不是简单的图案拼接,而是三地人同频共振的生动写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