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六安11月11日电 (记者周坤)拧开水龙头,清冽的自来水“哗”地涌出,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大湾村村民陈大爷利落地接满一壶水,灶火升起,不一会儿,一杯热气腾腾的香茶便沏好了。
“以前哪敢想哦!现在这水,直接通到灶台边,清亮亮的,没得一点杂质。”他端着茶杯,脸上漾开满足的笑意,“就连泡出来的茶,都觉得更香了。”
这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变,却是金寨县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落地后,流淌在千家万户的幸福回响。
![]()
山间新建的水厂,为不远处的乡村提供稳定、干净的自来水。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金寨,素有“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之称。这里坐拥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水质优良,达到Ⅱ类以上标准。然而,巍巍大别山,层峦叠嶂,却也成了阻隔清泉入户的天然屏障。
“山上有水库,山下没水喝”,是过去许多山区群众心头难以言说的酸楚。由于山高路远、村落分散,庞大的供水管网难以延伸覆盖,很多村民只能“望水兴叹”。
改变始于2022年,金寨县全面启动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该项目由中国水务华东区域总部统筹推进,目标让清泉流进每一户农家。
金寨金叶供水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葛菁玲坦言,这是一场极其艰难的“水脉”攻坚战。面对山区地形复杂、村落星罗棋布、施工难度超乎寻常等重重困难,工作人员累计行程逾3600公里,翻山越岭,只为摸清全县23个乡镇、51万群众的用水实情。
![]()
在古碑镇,水厂工作人员检查水质、打捞漂浮物。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在设备点位分散、交通极其不便的情况下,工作人员依靠骡马队、人力肩扛手抬,将管材、设备运上山。并且,针对山区供水落差大的特点,选用高扬程输水设备,确保水压稳定。
在古碑镇,古碑水厂作为该项目首座农村规模水厂,自2022年12月开工建设,至2023年11月正式通水,仅用不到一年时间,日供水规模近万吨,通过绵延的管网为古碑镇、槐树湾乡16个行政村、约4.7万群众送去了洁净的自来水。
![]()
在大湾村,村内安装的公益直饮水设备。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清泉入户,润了生活,也活了产业。在大湾村,村内还安装了公益直饮水设备。一位在村里经营民宿的老板高兴地说:“现在不仅我们喝水放心了,游客来了,也能在村口直接接到直饮水,大家都说好!这‘安全水’真成了我们‘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的‘活力源’!”
由于水压稳定、水质提升,许多村民家里添置了热水器、洗衣机,生活品质向城市看齐。“水龙头下的烦心事”真正成为了历史。
从“喝到水”到“喝好水”,如今汩汩清流沿385公里供水“血脉”滋养着这片红色热土。金寨的“水脉”通了,老百姓的“心脉”也通了,目前全县98%的农村人口喝上了与城市同源、同质、同服务的“放心水”,它用稳固的水流,托起了老区人民触手可及的幸福感与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