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记者 来逸晨 宁夏日报记者 马雨馨)11月7日至9日,第二届浙江现代“新农人”培育成果展在杭州市武林广场举行,2025年浙江省现代“新农人”技能比武暨农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也落下帷幕。赛事自4月启动以来,竞赛设置农机修理、茶叶加工、动物检疫等8项传统农技项目,并创新推出“土特产直播带货”“村咖大师”“浙里新农师”等6项新业态项目,累计举办各类比武800余场,吸引超4000名选手参与,其中35岁以下青年选手占比超六成,且14名冠军选手中,40岁以下占比69.2%。浙江“新农人”正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蓬勃的动能。
现场,各赛项冠军选手在“技能技艺展示区”亮相。“现在的乡村已经大不一样了。我们看见了乡野的价值,回去运营乡村。”“浙里新农师”冠军陈鸳鸳带来的麦秆画、锡铂金画、无患子手串等产品格外吸睛,引得众人围观。这位浙江大学本硕毕业生、曾在杭州当教师的“新农人”如今已扎根湖州乡村6年。她建立了一支以“90后”“00后”为主力的团队,运营湖州市南浔区港廊古村落景区东部片区,正通过“青年洄游计划”吸引更多大学生返乡。
记者从成果展现场了解到,浙江正构建起“全链条”乡村人才培育体系。在出台支持青年入乡发展意见并纳入《浙江省“千万工程”条例》立法条款的基础上,今年赛事期间,《现代“新农人”通用要求》省级地方标准也正式出台,并于11月5日起正式实施。这也是全国首个现代“新农人”地方标准。
“现代‘新农人’,我们将其正式定义为‘在乡村发展、建设、治理领域,从事科技创新推广、生产经营、电商促富、农旅发展、技能带动、规划建设、文化艺术、公共服务、运营管理、数字化建设等工作,具备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创意、新风貌等现代化特质的新型乡村人才’。”该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省乡村振兴促进中心正高级农艺师宋美娥表示。根据标准,按照发展、建设、治理三大领域,“新农人”被具体细分为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农业生产管理人才、乡村电商促富人才、乡村农旅发展人才、乡村实用技术人才、乡村规划建设人才、乡村文化艺术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经营管理人才、乡村数字化人才等10类。
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接下来将按照标准,建立规范的“新农人”标签体系,挖掘并使用“新农人”相关的各类数据支撑“新农人”评估评价、教育培训、创业孵化等工作,并根据主导产业和人才结构,开发“新农人画像”“乡村人才图谱”,因地制宜打造好为“新农人”服务的新平台。
来源:浙江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