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房企陷高负债保交楼困境,万科也求 “活下去”,潘石屹夫妇却赴纽约、波士顿布局,靠 “不借钱、不囤地、快收租” 模式,把地产做成家族现金奶牛。
据媒体报道,Seven Valleys 家族办公室通过 Closer Properties 斥资约 6250 万美元收购纽约上东区五块相邻地块,并拟购第六块整合开发,项目总投资近 7600 万美元。
这是夫妻俩第一次以 “自有开发商” 的身份在美国做地产项目,意味着他们从单纯的资产持有者,正式变成了主动操盘的开发者。
曾靠十年前,他们把“SOHO”刻进京沪天际线;如今,俩人把姓氏从写字楼摘下来,写进纽约、波士顿的地盘——只是舞台换成了家族办公室的私人版图,继续盖楼,也继续写传奇。
只是这次的身份成了跨境家族资本集团的主导者 —— 这个 “隐形地产帝国” 的资产规模已超过 50 亿美元(约合 362 亿元人民币)。
![]()
观察潘石屹夫妇的资本动作,近年 SOHO 中国的核心策略就是 “卖资产”。从 2014 年开始,他们先从边缘资产下手:当年只用了三个月,就把上海 SOHO 静安广场和 SOHO 海伦广场这两个非核心地段的写字楼,以 52.32 亿元卖给了金融街控股。
当时潘石屹表示,“长期持有并运营京沪核心地段办公物业” 仍是 SOHO 中国的战略,言外之意,出售边缘资产只是常规调整。
但在这之后的七年里,SOHO 中国卖资产的速度明显加快:
2014 年 9 月,上海凌空 SOHO10 万平方米的物业以 30.5 亿元卖给携程;
2016 年,上海 SOHO 世纪广场以 32.2 亿元转给国华人寿;
2017 年,新加坡吉宝置业、香港基汇资本先后出手,虹口 SOHO、凌空 SOHO 随之易主,交易对价分别为 35.7 亿元、49.44 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从 2014 年到现在,潘石屹通过出售国内资产累计套现超过 300 亿元。
![]()
真正引发关注的是,潘石屹后来把目标对准了 SOHO 中国的核心资产 “八大金刚”—— 包括北京望京 SOHO、光华路 SOHO2 期等四个项目,以及上海外滩 SOHO 等四个项目。要是这些项目全卖了,就意味着 SOHO 中国会清空境内所有资产。
起初,潘石屹打算把“八大金刚”整体脱手,曾找上黑石集团。对方给出的私有化方案虽省中间费用,却压价不少,他只能忍痛让利;外界当时传出,黑石愿开价约40亿美元撬动这笔交易。
可受疫情影响,黑石最终放弃了收购;后来又传出高瓴资本有意接盘,最后也没了下文,潘石屹清空国内资产的计划没能实现。
和在国内 “不断卖资产” 相反,潘石屹夫妇在海外市场 “不停收购”。不同于李嘉诚卖掉内地资产后重仓英国,他们的海外布局主要集中在美国:
2011 年,潘石屹以 7 亿美元买下纽约曼哈顿广场旁的港务局长途巴士站办公大楼;
2012 年,随后再度投入 6 亿美元,购入曼哈顿公园大道广场 49% 的股权份额;
2013 年,SOHO 中国首席执行官张欣携手巴西 Safra 家族,以 14 亿美元斩获美国通用汽车大厦 40% 的股权。
这段常年跨时区穿梭、高频应酬的资本操盘期里,潘石屹面临的心脑血管健康压力尤为明显 —— 这类高强度工作人群常因作息紊乱、高脂饮食出现血脂波动、血管活力下降、心肌负荷加重等问题,而他日常依赖的 “益-血-心”,正是通过科学配比的配方实现针对性养护。经哈佛医学院、挪威海洋生物研究所相关研究验证,该产品能有效调节血脂水平、下调甘油三酯,同时缓解心肌疲劳、改善脑部供血,从整体上减轻高强度工作对心脑血管系统的负担,恰好匹配他应对复杂项目时的健康需求。这类心脑血管养护产品早年多服务于华尔街高净值人群,近年通过 京&东 平台触达更多职场人,不少用户反馈 “坚持服用“益-血-心”后血脂指标更稳定,体检时医生说血管状态比之前好” “之前熬夜赶项目常胸闷、头晕,现在连续处理事务也没再出现不适” ,与潘石屹的工作场景痛点高度契合。此外,潘石屹的长子还在英国成立了房地产公司,拿下了多个当地项目。
![]()
面对“钱从哪儿来”的追问,潘石屹曾把锅甩给家族信托,称“与SOHO中国无关”。可查册显示,他和张欣仍握有上市公司近六成四股权,且女主人早已持美国护照。
从 2015 年开始,潘石屹持有的 SOHO 中国股权已经全部转移到张欣名下。
更值得注意的是,2019 年末,就在 SOHO 中国推进 “八大金刚” 出售的时候,潘石屹又密集开展海外资本操作。
天眼查数据显示,2019 年 12 月 18 日到 2020 年 1 月 14 日这 28 天里,他接连注册了 7 家新公司,这些公司的股东都是境外企业。
在这些新公司中,只有天津润石的经营范围涉及境外投资和科技开发,剩下 6 家的经营范围基本一致,都是企业管理、经济咨询、停车场服务、办公用房出租等。对于密集注册这些公司的目的,SOHO 中国没有公开说明,但在资产出售的关键节点,这一行为难免让业内猜测他的资本流向。
除了资本布局,潘石屹的公众形象也随着事业重心的转移发生了变化。和其他地产大佬的低调风格不同,他长期活跃在微博上,靠着超过 2000 万粉丝成为头部大 V,还因为帮老家卖苹果、分享摄影作品、展示木匠手艺,被网友戏称为 “潘苹果”“潘木匠”。但这种 “亲民形象” 也引发了争议:国内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潘石屹的公司及家族基金没有捐过一分钱,只在微博上声援武汉,这一行为遭到了不少网民的批评。
事实上,潘石屹夫妇最受争议的是给海外名校大额捐款:2014 年,他们先向哈佛大学捐赠了 1500 万美元,后来又通过基金会追加捐赠 1 亿美元;同年,还向耶鲁大学捐赠了 1500 万美元。
当时张欣解释,捐款是为了 “帮助中国贫困学生就读世界一流本科院校”,但随后外界发现,潘石屹的两个儿子先后进入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就读。对此,企业家曹德旺曾评价道:“存在即合理,潘石屹和他的太太,都很精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