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博士生答辩前三天,他滑进校园湖再没上来。
姐姐哭问:45度斜坡的校园湖为什么没有装护栏?
![]()
就差三天,72个小时。
他就能站上那个期盼多年的答辩讲台,穿上为毕业照准备的西装。
可一切,都在那个飘着冷雨的傍晚,戛然而止。
二十八岁的博士生冯某某,走在走了无数次的回宿舍路上,脚下突然一滑,整个人顺着光秃秃的水泥斜坡,栽进了南湖里。
水不深,坡太陡。
他挣扎过,但没人看见。
![]()
三天后的论文答辩,永远地等不来它的主人。
压垮这个家庭的,不是科研的压力,不是学业的难关,而是一段五年都没等来一道护栏的斜坡。
他姐姐在网络上发出的声音,带着绝望的颤抖:“弟弟走的时候,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实验服……那天的雨,那么冷。”
她没有提任何赔偿,只是反反复复,撕心裂肺地问着一句话:“那个坡,五年了,为什么就装不上一个护栏?”
这句话,比任何激烈的控诉都更让人心碎。
![]()
很快,有同学去了现场,拍下的视频看得人头皮发麻。
那段斜坡,角度看着就吓人,少说也有45度。
雨后的泥巴混着青苔,糊在水泥面上,滑得站不住脚。
从坡顶到水边,光溜溜的,找不到一根能救命的栏杆,也没有一块警示的牌子。
一位大四学生面对镜头实话实说:“我就在这儿摔过两次,全靠运气好,死死抓住了旁边的树根才没滑下去。”
大白天尚有危险,更别说雨天的傍晚,一个刚做完实验、身心俱疲的年轻人。
他是全家人的希望。
![]()
他从一个小县城里走出来,父母是朴实的农民,他靠着助学贷款和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读到了博士。
在他的导师眼里,这个学生“话不多,但手特别稳”——在实验室里,这是对一个人极高、极踏实的赞誉。
同学们都记得,他常常为了一个实验数据待到深夜,凌晨两点的实验室里,常有他孤独而专注的身影。
实验室那个冰箱上,至今还贴着他留下的一张便签,上面是他工整的字迹:“样本别动,-80℃,陈XX”。
他研究的,是关乎我们未来饭碗的植物抗逆基因。
一个枯燥却无比重要的领域。
十年寒窗,所有的汗水与期盼,都在即将触手可及的时刻,被那个存在了五年的安全隐患无情吞噬。
![]()
校方随后发布了情况说明,确认了悲剧,表达了痛心,也强调了“并非因实验操作或取器材落水”。
这句补充,听起来格外刺耳,仿佛急于在责任之间划出一条清晰的界线。
可对于失去儿子的父母来说,他们追讨的或许不是谁的责任,
而是一个“本可以避免”的可能——那个危险的斜坡,为什么那么多人都知道,却五年都没有等来最简单的防护?
很多校友都站了出来,证明那段路一直是大家心里默认的“危险地带”。
几年前就有人在校园论坛里发帖,白纸黑字地建议“此处应加装护栏”。
可惜,帖子悄无声息地沉了,直到今天,用一条鲜活的生命,才换来了它应有的“重视”。
网络上,两种声音吵得激烈。
一部分人说:“28岁的博士了,走路还不看路吗?难道要把整个湖都盖起来?”
![]()
但更多人的声音是:“这是每天有无数学生经过的校园,不是荒郊野外!提供最基本的安全保障,是管理方的底线!”
我们争论的,其实不是谁对谁错,而是一个基本的道理:我们当然要为自己负责,但一个明确存在且长期被反映的风险,管理者是否就能心安理得地视而不见?
翻开教育部的相关规定,第二十条写得清清楚楚:“对校园内具有危险性的区域,应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采取必要防护措施。”
一个45度的临水斜坡,一条学生日常通行的路,连续的阴雨天气——这一切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很明显的高风险点。
这根本不是事后聪明,这是最基本的安全常识。
查查那几天的天气预报,武汉正是连续的阴雨。
我们无从知道他最后一刻的具体情形,也许他只是想掏出手机看看时间,也许是一阵风迷了眼,
也许,就只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最普通的一次脚下打滑……
可偏偏,在那个地点,那一次普通的打滑,代价就是全部。
现在,他的实验室工位还为他空着。
![]()
导师嘱咐了,先别动他的东西,等家里人来收拾。
可有些东西,是永远也收拾不回来了。
那是妈妈手机里再也接不到的报平安电话,
是他答应妹妹要带她去看的武大樱花,
是一家人熬了十年、盼了十年,最终却变成一张黑白照片的博士梦。
我们不愿再说这只是“命运的意外”。
我们更愿意相信,这完全是一个可以被预见、并被有效的安全措施所阻挡的悲剧。
大学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守护好这些托付给它的年轻生命。
校园安全,从来不是要把学校变成铜墙铁壁的监狱,而是在那些显而易见的、致命的风险点,做好它本该做好的事。
![]()
华中农大的校园很美,南湖更是它的象征。但再美的风景,也绝不应以生命的逝去来点缀。
他走了。留下没有宣读的论文,没有穿上的西装,没有兑现的承诺。
我们写下这些文字,不是为了消费一个家庭的悲剧。
是希望他的离开,能真正换来一些改变。
希望下一个走过那条路的学子,脚下是牢固的护栏,心里是真正的安稳。
愿逝者安息。更愿生者警醒,愿这样的悲剧,能真正画上句号。
素材来源:《武汉一98年博士生在校溺亡,家属称“马上毕业却带着全家希望离开了”,校方:并非网传的因为做实验而落水,已成立专班》2025-11-10 21:51·济南在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