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观海新闻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11日讯 近日,青岛金鸿信拓新能源有限公司一批浮法玻璃通过刚刚启用的青岛西海岸综合保税区非保税专用卡口,顺利完成通关放行,仅用5分钟便完成从卡口进入厂区的全流程操作。
近年来,综保区政策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区内企业内销内购成本不断降低,一般纳税人试点企业的内销货物、分类监管试点下的非保税料件及成品等,均可以非保税货物的形式申报入区,非保税业务规模年均增长超20%,相关仓储加工企业已达8家。随着非保税业务量快速增长,原有的保税货物与非保税货物共用通道模式的瓶颈逐渐显现,在货物进出高峰时段经常出现排队拥堵现象。
青岛金鸿信拓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营高端玻璃幕墙研发、生产与出口的企业,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区,年出口额预计超1.8亿元,每月有近150车次非保税货物进出区。
“我们生产所需的各类辅助材料、玻璃幕墙主料等多数需要自国内入区。玻璃幕墙属于易碎品,长时间等待不仅增加了货物损坏风险,还会影响后续生产计划衔接。”公司副总经理马林华说道,此前为了避免闸口拥堵,公司经常安排货车在凌晨或深夜进出区,额外产生的物流调度成本每月超2万元。
企业的痛点就是海关服务的着力点。黄岛海关全面梳理非保税货物通关流程中的堵点、难点,创新监管模式,加装智能监管设备,布设指引标识,开通了非保税专用卡口,并配套上线非保税智慧化监管系统,为非保税货物打造了进出区的“专属通道”。货车通过非保税卡口时,系统自动识别车牌、比对货物信息,无异常便可直接放行,整个流程高效顺畅。
“非保税货物通过专用卡口的设立实现了非保税货物与保税货物的‘物理隔离、分类通行’,大幅降低了货车滞留费用,缩短了货物周转周期。”黄岛海关综保区监管科副科长李斌介绍,“我们还上线了非保税智慧化监管系统,依托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实现对非保税货物的全程可视化监管,企业可实时查询货物通关状态,无需再安排人员在卡口等待核验,人力投入也大幅减少。”
据初步测算,该项改革可为区内企业平均降低各类成本约15%。
“不必再安排凌晨运输,一年能为公司节省近25万元,通关效率的提升也让生产周期缩短了10%,我们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新产品研发上。”马林华说道。
黄岛海关企业管理处副处长王光强表示,海关将始终把企业需求放在首位,加快非保税化监管系统与企业ERP系统、物流平台的数据互联,持续探索“保税+非保税”一体化监管模式,助力青岛西海岸综保区发挥对外开放平台优势,支持企业开展产业链协同,让政策红利更好地转化为企业发展动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通讯员 毕文波)
责任编辑:王逸群
(作者:刘兰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