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伊犁人的“能喝”,是出了名的。
管它红的白的,伊犁人都不醉不归。
但伊犁人只“能喝”酒吗?
其实不然。
作为不会喝酒的伊犁人,我颇有心得:
不止酒,我们伊宁人生活的滋味,也融在杯盏之间。
这杯里,都有什么滋味?
你得亲自尝尝才知道。
和我们走进值得一喝的 7 家小店,举杯敬伊宁。
![]()
时间:09:00-22:00
价格:伊犁老茶套餐 58 元
伊宁,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昔日商队带着茶叶与香料在此歇脚,也让茶馆文化很早便在此生根。
![]()
走进玉居曼,像是走进邻居的家。
蓝色的门窗、花纹繁复的地毯,空气中飘着淡淡木头的味道。
脱鞋进门,找一处充满阳光的位置坐下。
点一壶伊犁老茶,随着一盘点心端上桌。
红茶的醇香里,隐约透出一丝甜甜的杏子香味,一壶茶可以无限续水。
![]()
![]()
![]()
院子里的百年桑树,守着身边的老房子。
“玉居曼”意为桑葚,茶馆也因此得名。
听老板说,他们家一直都在做着跟茶相关的生意。
以前走街串巷卖茶叶,现在开了茶馆,延续着这份茶香。
![]()
![]()
用一壶茶的时间,把自己还给生活。
![]()
地址:09:00-22:00
价格:面粉奶茶 8 元、包尔萨克 8 元、果酱 5 元
我们在伊宁待了 4 天, 3 天都用奶茶开启一天。
在酒店喝的是奶茶,搜索“早餐”关键词,显示的也几乎都是奶茶。
一碗奶茶到底代表了什么?
这个习惯源于游牧生活的智慧。
牛奶是自然馈赠,砖茶易于储存,两者同煮成咸奶茶,既能提供充足能量,又能抵御清晨的寒意。
![]()
在我们出发伊宁前,就听朋友推荐这家店。
这家开了 11 年的店,早餐主打包尔萨克和奶茶。
店里的哈萨克奶茶是用传统方法熬制的。
将砖茶加水煮沸,待茶香溢出,再倒入新鲜的牛奶。
![]()
![]()
![]()
灶台上煨着的几锅牛奶,正静静凝结着厚实微黄的奶皮子,这是奶茶香醇的关键。
第一口给原味奶茶。
茶香与奶香融合得恰到好处,入口顺滑,醇厚中带着淡淡咸香,瞬间唤醒了还在沉睡的脾胃。
![]()
![]()
除了原香原味,还有一种“面粉奶茶”。
在传统咸奶茶的基础上,加入了炒米、炒香的面粉。
喝起来有浓郁的谷物香气。
![]()
时间:11:00-22:30
价格: 12 元
若说奶茶是一口温润,卡瓦斯则有着恰到好处的刺激。
![]()
空间从外到里,是木质原色、深绿、暖黄的颜色搭配,有着浓烈的童话感。
卡瓦斯颜色看起来清亮通透,风味却出人意料的浓郁,发酵味道更足。
![]()
![]()
![]()
用传统面包干发酵酿制,使得饮料颜色呈现出类似蜂蜜的暖黄色,带着淡淡的酒香和绵密气泡。
轻轻抿一口,清晰的麦香率先涌上舌尖,随后是蜂蜜的醇甜。
![]()
![]()
用来发酵的黑麦面包
店里的老照片讲述着五代人的传承故事。
十九世纪初,店主依沃塞夫的太外公伊万,从西伯利亚地区带来一块珍贵的老面包干作为酵母起种,从此这份手艺在伊犁河畔扎了根。
![]()
时间:10:00-24:00
价格:人均 38 元
汉朝,伊宁以西域都护府面世;1952 年正式得名“伊宁市”。
73 年的光阴过去,变化翻天覆地。
城中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带着一股大胆、敢于冒险的劲儿。
让这片土地充满年轻与热烈。
![]()
走进店里的第一印象:够酷、够有趣。
这里像一个充满奇趣的收藏室,摆满了主理人自己淘来的各式玩具和物件。
空间的布局、家具,营造出一种复古又松弛的氛围。
主理人小刘和小江是 00 后,都是土生土长的伊宁人。
有趣的是,两人此前没有过多交集,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决定联手开店。
![]()
![]()
主理人小刘(左)、小江(右)
![]()
小江曾在成都学习、生活了 7 年,但最终选择回到伊宁。
原因很简单——这里的生活节奏足够惬意,更能安放他们理想中的生活。
尝了份店里自己做的蓝莓巴斯克。
口感扎实绵密,芝士的醇厚感恰到好处,甜度克制。
配一杯燕麦拿铁,温润的谷物香气与咖啡的坚果风味很搭。
![]()
![]()
关于未来,他们计划研发有新疆特色的特调咖啡。
比如沙棘系列饮品。
小江说:“这个行业不应该只有卡座咖啡,更需要一些新东西。”
![]()
时间:11:30-00:30
价格:人均 42 元
街头泛起初冬的凉意,在伊宁一隅找到日咖夜酒的默契角落。
这里藏着另一种“年轻”。
![]()
墙上挂着的各样装备。
滑板、自行车到贝斯、萨克斯……都来自朋友们或客人的心意。
有些好奇为何选址在售楼部,店员笑着说:“因为门口有喷泉,很美。”(因为租金便宜)
![]()
![]()
![]()
我发现,伊宁的年轻人开店,似乎不会有太多的考虑和要求,凭着兴趣和热情,说开就开。
他们在店里摆上自己喜欢的物件,做一些钟情的饮品,空间不大,却装满了个人印记。
![]()
![]()
店里是日咖夜酒模式。
点了一杯无咖啡因的抹茶拿铁。
既保留了伊宁人熟悉的奶香底蕴,又融入了抹茶特有的清新微苦。
![]()
时间:9:00-00:30
价格:人均 14 元
离别伊宁前的最后一顿早餐,心心念念的仍是奶茶。
尝了第一口莎牧的奶茶,便明白何为“相见恨晚”,吃得满心留恋。
![]()
这家仍是传统的咸奶茶,碗底垫着厚厚一层奶皮子。
单独配一盘炒米和炒面,根据口味随心加就好。
喝两口原味的,舌尖都是奶茶的醇厚、温润。
比起乌孙家的,奶味儿更浓些。
再加入炒米、炒面,谷物香气带来丰富的层次变化。
![]()
![]()
![]()
环顾店内,大大的“莎牧”(意为:奶茶壶)无处不在。
包间里的一隅,也像是外婆家的榻榻米一般。
用酥油+包尔萨克收个尾。
一餐不多不少,让人意犹未尽。
![]()
![]()
图为莎牧
也可以试试把酥油浸到奶茶里,多一份柔滑的口感。
![]()
时间:12:00-21:30
价格:人均 29 元
伊宁人既可以喝得豪迈,也可以喝得小情小调。
躲进公园旁的小至园,与咖啡、小猫为伴。
![]()
推开木门,院子里落叶铺了浅浅一层。
绕着树拾级而上,可以俯瞰整个小院。
屋内几张木桌,一个摆满书的书架,就占去了大半空间。
初见老板李谦,她提醒:
“这里不方便拍照。”
李谦和弟弟算是伊宁第一批做社区咖啡的。
他们以前的店叫“柒零捌零”,后来他们寻得这处院子,更名为“小至园”。
![]()
![]()
![]()
与小猫合影
我问老板不能拍照的原因,她说:
“往前数个十几年,大家也没有吃饭喝咖啡一定要拍照的习惯。我想,现在我们也能这样,专注眼前。”
店里随意摆着李谦用旧纸壳作的画。
这些画不讲究什么流派章法,倒像是心情的随笔。
笔触轻柔,透着闲来无事的安静。
过段时间,李谦打算把里间收拾出来,作为小画室。
![]()
![]()
李谦送了我“一袋秋天”
选了一款合口味的手冲豆子,入口酸度明亮,有淡淡的果香。
我们就这么坐着,谁也不想急着离开。
身体被一种安心的暖意包裹着,懒懒的,好像也成了这院子里的一部分。
我原以为,伊宁这座百年老城。
是我心尖上一抹蓝色的小众印记。
但如今,它的多彩与深厚,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并读懂。
初冬的伊宁,褪去大批游人的到访,更静了。
热闹的时候,它色彩缤纷;
安静的时候,它带着不疾不徐。
两种状态,多种气质,在这里悄然共生。
这样的状态,和伊宁人对于饮品的包容不谋而合。
伊宁人能“喝”的,到底是什么?
我想,
是招待四海宾朋的豪迈;
是唤醒身心的温润奶茶;
亦是早九晚五的一杯咖啡……
我们喝的是日常、是从容,
更是一份有滋有味的生活态度。
说好了,等下次到伊宁。
一起尽情举杯,先干为敬。
作者:许瑞娴、韩雨琪
图片:许瑞娴、韩雨琪
编辑:许瑞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