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洛阳城外的枯井里,挖出了六具尸体,死者是国民党官员,凶手也是国民党官员。
这个杀手叫赵理君,戴笠手下的"追命太岁",
杀过的名人数不过来,但这次,他惹上了不该惹的人。
——《壹》——
教书先生变成杀人机器
1905年,赵理君出生在四川蒲江,普通人家,中学毕业后,他回老家当小学老师,但这个教书匠不甘心一辈子教书。
![]()
1927年,他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
他又回去教书,1930年,他参加了铜梁地区的土桥暴动,又失败,连续两次武装行动,都没成功,赵理君明白了一个道理。
跟着失败者走,永远没出路。
1931年,他叛离了原来的组织,跑到南京,投靠了戴笠,这一投,就是十年,这十年里,他从一个教书匠,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
1933年6月,上海,赵理君接到了第一个暗杀任务。
目标是杨杏佛,民权大同盟领导人,主张抗日,蒋介石不喜欢这种人,太爱说话,太不听话,戴笠亲自挂帅,赵理君负责行动。
赵理君蹲守了几天,摸清了杨杏佛的活动规律。
6月18日,杨杏佛离家上车,枪声响起,当场死亡,赵理君完成了第一次暗杀,特务一共六个人,撤离时,有一个人跑得慢。
![]()
赵理君在车上,对着那个同事开了几枪。
打死他,是为了灭口,这就是军统的规矩,任务完成比兄弟的命重要,可见赵理君坏到什么程度,1934年,赵理君接到了更大的任务。
杀史量才,《申报》总经理,上海滩的报业巨头。
史量才掌握着舆论,他在报纸上骂蒋介石,骂得狠,蒋介石忍了很久,终于下了决心,但史量才不好杀,他买了辆美国进口的防弹车。
出门有保镖,住的地方有警卫。
赵理君研究了一个月,11月13日,史量才从杭州返回上海,一家人挤在那辆防弹车里,车开到沪杭公路博爱镇地段,路上横着一辆坏车。
几个"修车工"在忙活,史量才的车停了。
特务同时开枪,先打车轮,再打车窗,防弹车的玻璃确实防弹,但车轮不防,史量才一家人弃车逃跑,他儿子年轻,跑掉了,史量才跑不快,死在乱枪之下。
——《贰》——
用古瓶砸死的国民党元老
案发后,蒋介石悬赏一万元缉拿凶手,暗地里拿出五千元奖励行动组,台面上演戏,私下里发钱,赵理君从此成了戴笠手下的红人。
![]()
军统四大杀手之一,"追命太岁"。
1938年9月,抗战最艰难的时候,日本人想找个有威望的中国人,建立傀儡政府,他们选中了唐绍仪,国民党元老,孙中山的同乡。
蒋介石得到情报,没有开会,没有讨论。
只做了一个手势,戴笠心领神会,这个任务又给了赵理君,唐绍仪住在上海法租界,防范很严,赵理君换了个思路,不用枪,用古董瓶。
他派人接近唐绍仪的下人,打听到唐绍仪喜欢收藏古董。
特务假扮古董商,带着一个明代青花瓷瓶上门,唐绍仪很感兴趣,特务趁他弯腰看瓷瓶的时候,抄起瓷瓶砸向他的头。
唐绍仪当场死亡,日本人的计划落空。
赵理君的名声更响,戴笠对他更加器重,1941年,阎锡山和蒋介石闹翻了,蒋介石要封锁晋南到河南洛阳的通道。
表面上是防止学生去延安。
实际上是卡住阎锡山的脖子,戴笠举荐了赵理君,第一战区少将编练专员兼洛阳专区行政督察专员,一个杀手,当上了地方官。
![]()
赵理君到了洛阳,把黄河渡口变成了他的提款机。
检查过往人员,名义上是防止学生去延安,实际上是敲诈勒索,稍有不顺意,轻则打骂,劫掠财物,重则打死,扔进黄河。
连中统的特务都被他扔进黄河。
中统和军统本来就不对付,赵理君这么干,等于公开挑衅,中统的人恨死了他,但没办法,他背后是戴笠,戴笠背后是蒋介石。
——《叁》——
活埋六条人命
1942年3月15日,河南省政府在洛阳召开省政会议,韦孝儒来参加,他住在洛阳中学校长郭兆曙家里,郭兆曙是他的朋友,赵理君得到了消息。
![]()
他和曹银屏密谋了一个计划,当天晚上八点。
曹银屏带着十几个人,摸向复旦中学,赵理君没去,他在家里抽大烟,搂着女人,等着好消息,半夜,韦孝儒被敲门声惊醒,他开门。
几支枪顶住了他,破布塞进嘴里,绳子绑住手脚。
韦孝儒的副官,郭校长,还有其他几个人,全被抓了,一共六个人,他们被塞进汽车,车开出洛阳城,停在一口枯井旁边。
赵理君早就等在那里,他看着六个人,目光冰冷。
"把他们给我埋了!"他连说话的机会都不给,六个人被推进枯井,土填上去,赵理君转身走了,第二天,韦孝儒失踪的消息传遍洛阳。
中学的师生最先发现,他们上街游行。
到政府门口叫冤,要求严惩凶手,媒体报道了这件事,全国各大报纸竞相报道,连国外媒体都报道了,蒋介石大怒,韦孝儒不是普通官员。
他是国民党元老,他是抗日名将。
他是中统的核心人物,洛阳是战略要地,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抗战大局,蒋介石给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发电报,限期破案。
![]()
如果有人阻碍破案,就地处决。
蒋鼎文拿到了尚方宝剑,但他不敢动赵理君,赵理君是戴笠的人,戴笠是蒋介石的红人,戴笠亲自飞到河南,他以为是中共方面做的局。
他要亲自破案,给蒋介石一个交代。
他重金悬赏,征集线索,很快有人报告,洛阳城外有口枯井被填平了,井口周围有汽车轮胎的印记,蒋鼎文派人挖井,六具尸体被挖出来,个个反手背绑。
当时天气还冷,尸体没腐烂。
专案人员认出了韦孝儒,赵理君的一个小特务露了马脚,他拿着一块手表去钟表店卖,这块表是从韦孝儒身上抢来的。
——《肆》——
一封电报毁了自己
便衣警察早就埋伏在表店,小特务被抓,连夜审讯,皮鞭棍棒一通乱打,他扛不住了,全盘供出,宪兵队包围了赵理君的司令部。
![]()
一阵混战,赵理君、曹银屏被抓。
戴笠这才恍然大悟,凶手是他栽培多年的赵理君,戴笠想把赵理君保出来,他找到蒋鼎文,要求把赵理君、曹银屏交给他,带回重庆"严加惩办"。
蒋鼎文明白戴笠的意思,带回重庆,就是放了他。
但蒋鼎文不敢做主,这案子是蒋介石亲自督办的,河南地方势力也在施压,中统更是要趁机重创戴笠,戴笠又去找蒋介石,他说尽了好话,蒋介石被说动了。
他在报告上批了:将赵理君押送回重庆军委会军法执行总监部严肃处理。
戴笠的努力,眼看要成功了,赵理君被关在第一战区军法执行总监部的牢房,因为戴笠打了招呼,他在狱中过得很舒适,他不知道外面的争吵。
他自认为自己非等闲之辈。
戴笠是他的坚强后盾,连蒋鼎文都要给他三分面子,他决不会吃亏,放风时,他的情妇来探望他,他觉得监狱里的生活再好,也不如外面自由。
他想出了一个"高明"的主意。
让情妇给蒋介石发电报,在电文中历数自己的"丰功伟绩",让蒋介石念他战功卓著,放他出狱,电报发出去了。
![]()
赵理君在电报里写:我杀了杨杏佛,我杀了史量才,我杀了唐绍仪。
我为党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请委员长念在旧情,放我出狱,这封电报,等于把他所有的罪行都写了进去,电报被泄露了,传遍了天下。
报纸、电台,都在报道。
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这些暗杀的真相,蒋介石看到电报,这封电报,就像一把把剑,直指他的致命处,中统趁机落井下石,戴笠无力回天。
蒋介石下令,于洛阳就地正法。
1942年,赵理君被枪毙,他至死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落得这样的下场,他以为自己是功臣,他以为杀的人越多,功劳越大。
他不知道,有些事可以做,但不能说,更不能写在电报里,传遍天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