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资讯零部件采供一步到位
全球汽贸网资讯,上周日,Model Y的全球掌舵人,Emmanuel Lamicchia,在特斯拉效力近八年后,通过LinkedIn宣布离职。他不仅深度参与了Model 3与Model Y的研发与量产,更在过去四年中主导了Model Y在全球多地的生产与推广,是这款“全球最畅销车型”背后的关键人物。
而几乎同一时间,Cybertruck项目负责人Siddhant Awasthi也宣布离职。他从实习生做起,八年间一路晋升,不仅带领团队将“不锈钢猛兽”Cybertruck推向市场,近期还接手了Model 3项目,是特斯拉内部备受瞩目的少壮派代表。
![]()
图片来源:路透社
01 人才流失加剧,特斯拉转型路上隐忧浮现
细数过去一年,特斯拉已失去多位核心项目经理:
Daniel Ho(Model 3发布功臣)
David Zhang(Model S和X项目负责人)
如今再加上Model Y和Cybertruck两位关键人物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车辆专家”,是负责将图纸变为现实、并实现大规模量产、销售的关键人物。 他们的相继离开,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正在从“卓越的汽车制造”转向另一个战场。
02 马斯克的“两个特斯拉”与资源争夺战
表面上是高管离职,本质上是公司战略重心转移所引发的内部“地震”。如今的特斯拉内部,仿佛存在着两个公司:
一是“传统的特斯拉”,通过生产Model 3/Y等电动车,通过优化设计、压榨成本、扩大产能来赢得市场份额。
如今Model Y的全球销量证明其成功,但这也意味着,传统业务已进入“平台期”,从颠覆者变为守成者。对于追求极致创新的顶尖人才而言,吸引力在下降。
二是“未来的特斯拉”,全力押注在机器人出租车、全自动驾驶(FSD)、人形机器人(Optimus)和超级计算机上。
这也是马斯克心中特斯拉价值终局的所在,是他宣称“特斯拉最终是一家AI机器人公司”的底气。
而矛盾的核心在于,资源是有限的。 当马斯克将公司的战略资源、顶尖人才和关注度疯狂倾斜向“未来的特斯拉”时,“传统的特斯拉”业务线必然会受到影响。
对于Lamacchia和Awasthi这样的顶级汽车项目管理者而言,当他们发现自己的项目和团队不再是公司的“心头好”,甚至资源受限、话语权减弱时,或许选择在职业巅峰期急流勇退,便成了一个合理的选择。
03 结语
特斯拉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
一边,是它亲手开创并登顶的电动汽车王座;另一边,是马斯克孤注一掷、试图驶向的AI驱动未来。这场密集的高管离职潮,绝非简单的个人职业选择,而是一次剧烈的内部“新陈代谢”——马斯克正在亲手“拆解”那个成功的汽车公司,以喂养他心中那个更具想象空间的AI与机器人巨头。
传统业务的根基正在松动,而未来的星辰大海仍笼罩在技术的迷雾之中。马斯克押上的,不仅是特斯拉万亿市值的未来,更是整个电动汽车行业的走向。
我们不禁要问:当“造车”的灵魂人物相继离去,特斯拉赖以崛起的制造奇迹与产品魅力,是否还能延续?而当下的牺牲,换来的会是一个新时代的通行证,还是一场战略失衡的序幕?
答案,或许就藏在接下来每一个季度的交付数据里,藏在FSD每一次的版本更新中。风暴已至,我们拭目以待。
(编译:全球汽贸网Lyra)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