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爷今年67岁,退休后每天早晨的首要任务,是在厨房里为自己准备一小把干花生。他喜欢慢慢嗑着,配上温热的豆浆。
边看窗外的晨光边跟老伴闲话家常。左邻右舍都劝他:年纪大了,花生油腻、嗑牙不说,吃多了还担心胆固醇升高。
宋大爷笑着摇头,“体检单在这儿,血脂可比几年前还低呢!”这话刚落,围观的邻居只觉得不可思议。花生不是高热量、高脂肪,老年人敢吃,还能变健康?
这样“唱反调”的饮食习惯,背后是真是假?医生和营养专家的答案,很值得咱们中老年朋友好好看一看。
![]()
其实,花生早已被列入“长寿食品”之一,但怎样吃花生,才能真正挖掘出健康红利,反而让不少人摸不着头脑。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老年人坚持吃花生,究竟会带来哪些切实改善?有些变化,可能比你想象得还要明显,特别是“第三种”,很多人都没注意过。
关于花生,民间流传的说法不一。有的老人怕上火、伤牙,甚至觉得花生脂肪高、吃多了容易三高。事实上,权威调研数据早已给出了答案:吃对了花生,反而对多项健康指标有积极影响。
要正本清源。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中心的统计发现,适量吃花生并不会导致脂肪肝或血脂升高,相反,花生富含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以及微量元素。这些成分共同作用,为老年人抗氧化、调节血脂、保护“心脑管”建立了基本盘。
![]()
不仅如此,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前瞻性研究显示,每周规律食用花生的成年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相对风险比常规饮食组降低约15%-20%。
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也指出,花生适合每日摄入15-25克,优选生花生或烘烤花生,避免油炸、糖衣等高热量加工方式。
花生的脂肪以单不饱和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这种脂肪类似于橄榄油,被认为对中老年人的胆固醇调控和血管弹性十分有益。简单来说,花生不是想象中的“发物”,而是一种低升糖指数、低胆固醇、利于心血管健康的食材。
坚持吃花生,不到半年,身体往往会出现下列几种改善,这些都在多项临床追踪中被证实。
血脂和心脏健康更稳,血管弹性提升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2022年的临床数据表明,老年人每周多次食用花生,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下降幅度可达12.6%,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显著上升。这意味着血管内壁不易堆积斑块,动脉硬化风险降低。配合合理运动,血压能得到更好稳定控制。
![]()
大脑活力增强,延缓记忆衰退
花生含有卵磷脂、胆碱等益脑元素,参与神经递质的生成与保护。《中国神经再生研究杂志》证实,60岁以后补充花生卵磷脂,认知功能下降的速度可显著延缓,部分记忆力提升15%以上。尤以早餐或午间作为加餐效果最佳。
肠道更顺畅、肠胃功能改善
花生的膳食纤维能帮助软化粪便、促进肠道蠕动,缓解常见的老年便秘。某社区跟踪调查显示,长期坚持每日吃小把花生的老人,消化不良、腹胀等困扰发生率下降了约18%。这方面的改善往往容易被大家忽略。
![]()
免疫力提高,抵抗力更佳
丰富的维生素E、锌、镁等微量元素,在科学配比摄入下,可以提升细胞免疫调节能力。一些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坚持花生小量摄入,感冒和感染复发的概率减少超过13%,恢复体力和抵抗疾病能力明显变好。
看到这里,也许很多人心头的疑虑并没消除,花生虽好,自己能不能放心吃?怎么吃对身体最好?专家提醒,把握好“量、时、法”三点,是花生发挥健康作用的关键。
一般来说,健康成年人每日15-25克的花生(大约一小把,20-25粒)为宜。高血脂、肾功能异常或过敏体质的朋友应先咨询专业医生,量不宜过大,切忌暴饮暴食。
首选原味熟花生或带壳生花生,避免油炸、蜂蜜、糖衣等加工花生制品。烘烤、煮食都较理想,既保留营养,又减少油脂额外摄入。
![]()
最好将花生安排行间加餐或正餐后小量食用,避免空腹吃花生,以减轻肠胃负担。尤其老年人牙口不好,可用温水提前泡软,或者剁碎、与燕麦粥等混合。
花生虽富营养,但含热量较高,与低脂肪、高纤维食物如蔬菜、粗粮等同用,可进一步增强心血管和肠道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