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放牛娃,在毛主席心里足足念了四十年,毛主席为何始终对他念念不忘?
1933年春天,江西一个破庙里正开着贫农团代表大会,台上台下人头攒动。一个瘦削小伙子抬头看着台上那位演讲声洪亮、目光如炬的青年领袖,心里咯噔一下——这不就是毛主席么?当时他还不知道,这位领袖很快就会成为全国革命的核心。可就是这样一个一身粗布、名不见经传的放牛娃,却在大会后被主席注意到。
![]()
主席在一次座谈会上问他:“放牛娃,家里情况咋样?”他想起父亲六岁时老在地主家干超负荷活累死,十岁母亲卖农货遭歹徒抢劫殒命,嘴里只蹦出一句:“我都挺好的,主席您还好吧?”毛主席听他声音低沉,就知道他心里有气有怨,便拍着桌子笑着说:“不要灰心,生活总要往前看,你现在能投身革命,觉悟就高,以后中国会越来好。”从此,那个放牛娃便常跑主席身边听课,毛主席给他讲解革命理论,一句“要同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深深刻在他心里。
![]()
长征山路、烽火抗日、解放战争,他先后当过书记、政委,又做过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政委,一路杀敌报国。新中国成立后,地方分配到浙江当省委副书记,青年时期那双因放牛被晒得黝黑的手,逐渐换成了公文笔杆。
![]()
1952年,毛主席到浙江调研,谭启龙早早守在林荫道两旁的简易看台上。“主席,您一路风尘仆仆,您还记得我吗?”他激动得声音都在顫抖。毛主席一眼就认出他,笑道:“当然记得,放牛娃嘛,我一直关注你的成长哩!”接下来的几天,谭启龙几乎寸步不离地陪主席视察农田、水泥厂、学校,遇到难题就请教主席。一次他抱怨:“地方工作有些难办啊,群众思想不统一。”毛主席指着江南细雨说:“实地考察,多和群众谈心,你就能摸着规律。”那句话成为他此后几十年行事的座右铭。
![]()
1955年授衔仪式上,毛主席又一次照顾他:“已经担任地方工作的人就不要授衔了,军衔留给更需要的战士吧。”于是,谭启龙没有军衔,却在机关里拉得住场子。
![]()
可好景不长,1966年那场运动让所有干部都提心吊胆,谭启龙也没躲过风暴。有人贴大字报点名说他“走资派逃军路线”,半夜被揪出去批斗,连睡个稳觉都成奢望。他被关到某处黑屋里,喉咙嘶哑,脚肿得进不进裤子,心里却始终装着主席一句话:“要为人民着想,要保持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正是这句话,让他在非人的折磨中扛了下来。
1968年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主席问周总理:“那个放牛娃来了吗?”周总理摇头:“他在济南,被关着。”毛主席皱眉:“他一个放牛娃,红小鬼,能有什么问题?去把他接回来!”随即有人火速去押解。1970年春天的北京,一个瘦骨嶙峋却眼神坚定的中年人走进中南海,毛主席招手让他到休息室坐下,笑着说:“放牛娃,最近过得咋样?我会让人给你安排个工作。”谭启龙连连点头,眼里有泪:“主席,我一定不辜负您!”
此后,他被委任为福建省委副书记,紧接着又调到青海任省委第一书记,一个曾经放牛的少年,在政治风雨里屡经历练,却始终保持初心。直到2003年春,他因病离世。
一个无父无母的放牛娃,凭着“干革命就是为老百姓造福”的信念,从农村黄土地走上省级领导岗位,又在浩劫中被打倒、在主席一句“去把他接回来”下重获新生,他的故事到底在告诉我们什么?是个人命运的无常,还是只要真正和群众在一起,就能获得不灭的政治生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