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吉林市文庙博物馆白山书院开展了一场聚焦中华礼仪文化的活动,深入解读经典训诫,探寻其中蕴含的恭敬之道。
活动围绕《常礼举要》与《弟子规》中的经典训诫展开。“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此句揭示出双手奉接长者之物这一动作背后,是对长辈的尊重与人情的珍视,承载着“长者为先”的伦理观念,是情感联结的温润纽带。“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则将对物的敬畏延伸为对人的恭敬,正如入虚室仿佛有人一样,体现“不欺暗室”的自律,无关他人目光,只源于内心对礼仪道德的坚守。
![]()
![]()
![]()
![]()
活动强调,中华礼仪是心与行的统一,经典训诫旨在教导人们“以行正心”。双手奉接、执器稳重等细微动作,能折射内心修养。在快节奏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因便捷而淡忘动作里的恭敬,但礼仪的生命力在于传承践行,当我们再次面对长辈递来的物品,试着伸出双手,稳稳承接,便会发现,这一简单的动作不仅能让长辈感受到温暖,更能让自己的内心多一份沉静与谦卑。
![]()
“不学礼,无以立。”双手承礼,承的是器物,更是文明;寸心藏敬,藏的是态度,更是风骨。《常礼举要》与《弟子规》的智慧,穿越千年依然闪耀,它提醒着我们,礼仪的真谛不在于繁琐的形式,而在于那份发自内心的恭敬与尊重。让我们从双手奉接开始,从谨慎执器做起,将这份古老的礼仪传承下去,让恭敬之心成为根植于内心的修养,让每一个动作都成为文明的注脚,在举手投足间,彰显中华礼仪的温度与力量。
来源:吉林市文庙博物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