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希尔陷落后,整座城市与外部通道被硬生生改造成“暴力清洗、勒索盘剥、饥饿围困”的三重陷阱,平民走到哪儿,都在被推向绝路
先把最冷的事实摆出来:一座曾经有上百万人口的城市,如今只剩不足三成
![]()
这不是单一战斗的余波,更像是按照地图和人群划线实施的“社会改造”
2025年10月26日,快速支援部队占领法希尔,城里、路上、营地之外的荒原,被分割成三个同样危险的空间,留下的人遭遇清洗,逃离的人被层层敲诈,抵达的人在缺粮与疫病里苦熬
说白了,活路被切成了死路
城内,暴力以“定向打击+随机恐吓”的方式叠加进行
有业内人士提到,快速支援部队会在居民区逐户盘问,一旦确认属于扎加瓦族、富尔族等被标记的非阿拉伯族群,风险骤然上升
联合国方面已证实,在大学避难点至少发生了25起针对女性的性暴力事件,枪口与辱骂一起,压垮了人对未来的期待
当女性的身体被当作传递恐惧的工具,社会的神经就被活生生扯断了
更刺痛人心的是医疗空间的崩塌
多位医生与救援人员反映,法希尔的沙特妇产医院在战火中遭到武装袭击,病房里有人来不及撤离就被打散,有母亲正抱着婴儿,转身只剩空床
![]()
流出文件显示,死亡与失踪人数加总超过400
医院本该是最后的庇护,变成了最先倒下的墙
离开城市,并不等于脱险
通往外地的道路,被临时检查点切割成一段段“买路区”
在每一道栅栏前,价格被标好,赎人、放行、撤离,需要现金、首饰、手机乃至你身上最后一件像样的衣服
幸存者阿米拉说,她因为付不够“过路费”,被扣了两天,看着有钱的人先一步走远
在这条路上,命的轻重,常常取决于口袋里剩下多少纸币
羞辱感在这些卡点被放大到细微处
![]()
幸存者穆罕默德回忆,有士兵粗暴搜身,连年轻女孩的衣物和卫生巾都要撕开检查,旁人不敢出声,空气里只剩窒息
这已经不仅仅是抢劫,而是一种“你不是人、只是可供处置的物件”的宣告
也难怪,援助机构统计逃离的数万人里,至今仍有大量失联者,很多家庭到现在连一句“他在哪儿”的消息都打听不到
即便你拼尽力气挨过了关卡,等在前方的,也常常不是安全港,而是“绝望岛”
塔维拉难民营就是典型
那里本就挤着50万到65万人,法希尔陷落后短时间又涌入了大批新来者,大家用塑料布和树枝搭临棚,孩子躲在水桶后面打盹,夜里风吹过来,帐篷像纸一样抖
挪威难民理事会透露,亟需的援助资金实际到位不到四分之一,粮食配额一砍再砍,药品更紧张
所谓“安全区”,只是暂时听不到枪声,饥饿、疾病和不安在帐篷之间绕圈
更扎心的是,这场危机几乎是人为推出来的
![]()
国际救援委员会驻苏丹负责人优素福说得直白:“这场危机完全是人为造成,苏丹面临饥荒的人数超过全球其他地区的总和”
内战两年多,截至2025年11月,超过1200万人被迫离开家园,其中近400万逃往邻国、700万在国内迁徙;
超过4万人死亡,援助组织认为实际数更高;
2400万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63.5万人已陷入饥荒
数字没有感情,但每个数字背后都有一家人的厨房、学堂和晚饭桌
疫情也在难民人群间迅速扩散
苏丹霍乱疫情已经造成超12万确诊、三千多人死亡
医疗系统被打穿、清洁水源困难、每天的人群流动,像把火星扔进了干草垛
![]()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斯波利亚里奇在11月强调,达尔富尔“像在重演历史”
当历史一次次重来,说明我们真正该学会的东西,还没学会
要理解眼前的瓦解,得回到冲突的根上
快速支援部队的前身,是2003年达尔富尔危机时期的“金戈威德”民兵,2013年改名后,因参与也门、利比亚战场逐步壮大;
2017年挂靠苏丹武装力量,却保留独立指挥;
2021年双方在推翻巴希尔政权后,围绕整合方案的分歧激化;
2023年3月,布尔汉试图拆分RSF,引发赫梅蒂强烈反对;
2023年4月15日,内战爆发,自此苏丹走上了“首都烟尘未散、边疆再起烽火”的路
![]()
战线此后反复拉扯
有业内人士梳理,RSF初期攻势凌厉,SAF在埃及支持下稳住阵脚,于2023年底收复多地;
2025年3月,SAF又在喀土穆周边击退RSF,随后RSF转而猛攻据点,4月占领法希尔外的人道枢纽扎姆扎姆难民营,围困城市;
10月26日法希尔陷落
城破之后,举报与影像里关乎“种族清洗”的指控越来越密集,耶鲁大学人道主义研究实验室10月28日的报告也指出,RSF对富尔族等非阿拉伯社区实施了系统性清洗
最新的担忧在南北科尔多凡同时加码
2025年11月,RSF正试图夺取南科尔多凡省的卡杜格利,人道机构警告,如果交通要道被切断,当地的粮食与药品会在数周内告罄;
法希尔陷落后短短五天,北科尔多凡有36825人外逃,塔维拉营地周边出现更多临时住所
“综合粮食安全阶段网络”已经把卡杜格利标注为随时可能失控的高危点
![]()
为什么说这不是“战争的附带伤害”,而是经过设计的罪行?
因为它瞄准的是平民的生存空间:家、路、避难所
城里用恐惧震慑,路上用收费架拦,营地把补给线掐断,三者一扣,抵抗意志被耗尽
国际刑事法院检方已发出警示,这种系统性针对平民的破坏,可能构成战争罪与危害人类罪
没有问责,就没有真正的停火
历史给过参照
1994年的卢旺达,百日内逾80万人被害,世界在迟钝中错过了阻止屠杀的窗口,事后才以国际法庭追责收尾;
2012至2016年的阿勒颇,被硬生生分割成两半,炮击和围困把城市打回废墟
![]()
这些案例提醒我们,迟到的行动,往往等于没行动
在法希尔,我一直记着一个画面
有人提到,夜里有母亲把写着两个孩子名字的纸条缝进衣服的暗袋里,万一走散,哪怕多年后也能有人认出他们
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是在谈政治,他们只是在整理能带走的家当、数一数药片、再想想接下来要走哪条路
国际援助的“失血”是当下最现实的堵点
美国等主要援助国暂停了对苏丹的资金支持,多个人道机构因为预算断裂不得不缩减项目
车队到了边界开不进去,营地里的人等不到水粮,卡点还在涨价
把资金补上、把通道打通,远比一份远方的叹息更有用
也许我们还该追问:有哪些动作能立刻带来生的可能?
![]()
我的看法是三件事并行——一是保护医疗、供水、学校等民用设施的最低“红线”,哪怕冲突不停,也要把这些点从火力图上擦掉;
二是对前线“勒索带”的系统记录,建立专门的失踪与赎困档案,让“人间蒸发”这件事至少可追溯;
三是国际与地区斡旋聚焦关键节点,例如扎姆扎姆走廊与卡杜格利通道,优先保证救援车辆进入
看似细小的改动,往往决定营地里下一锅粥能不能熬开
最终,仍要回到最朴素的一句:让暴行被看见、被记录、被审判
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在沉默里自愈,尤其当受害者还在路上、灾病还在蔓延
如果这一次我们把目光挪开,那么“法希尔”就不只是一个地名,它会变成一种方法——一种把人推入绝境、又让世界见怪不怪的方法
这才是真正的可怕之处
愿下一次提到苏丹,人们不再只记得饥荒与逃亡,而是记得某一天,通道打开、孩子回家,城市慢慢把灯重新点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