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印度空军满怀期待地接收8架崭新“光辉”战机时,现场却上演了荒诞一幕——其中6架竟是“无心脏”的空壳。这个被莫迪政府誉为“印度制造”标杆的项目,再次暴露了致命软肋:所谓国产战机,不过是组装美国发动机的金属外壳。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第一台发动机困局:40年自研梦碎,沦为全球采购商
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向美国通用电气支付的70亿美元天价订单,本质上是一份“心脏移植手术费”。113台F404发动机的采购协议,彻底宣告了印度“卡佛里”发动机项目的破产。这款耗时40年研发的国产引擎,连俄罗斯测试人员都直言“不堪使用”,最终在2023年被扔进废料堆。
更讽刺的是,这批美制发动机的交付要等到2027年才开始。因为美国海军抢先下单400台F414发动机,印度订单直接被推后18个月。此刻印度生产线上每月仅能分到2台测试用发动机,连组装展示机都捉襟见肘。
![]()
image
第二台技术转让陷阱:法国协议是解药还是新枷锁?
交付次日,印度火速与法国赛峰集团签署70亿美元发动机研发协议,要求100%技术转让。这看似果断的决策背后,藏着印度军工的百年痼疾:从1950年代引进英国“蚊”式战机,到1980年代组装米格-21,印度始终在重复“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死循环。
历史数据显示,印度曾与俄罗斯联合研发“布拉莫斯”导弹,20年过去仍未能实现关键部件国产化。此次法国承诺的技术转让,很可能重蹈覆辙——2016年与法国合作“阵风”战机时,印度连最基本的维护手册都未能完全消化。
![]()
image
第三台战略困局:中国卡脖子?实为供应链自缚手脚
当印度网民将延误归咎于“中国禁运发动机叶片”时,真相却更显尴尬。通用电气产能危机的根源,是俄罗斯钛金属断供(占全球70%份额)。而印度早在2021年就签署的99台发动机订单,迄今仅收到4台,延误主因竟是美军订单优先级的调整。
这种受制于人的困境,在97架新订单中愈演愈烈。每架“光辉”Mk1A战机单价飙升至7500万美元,比法国“阵风”还贵15%,却连弹射座椅都要依赖英国马丁·贝克公司。印度国防部所谓的“国产化率60%”,不过是把进口零件拧螺丝的遮羞布。
站在班加罗尔工厂里那些没有发动机的战机残骸前,印度军工正面临灵魂拷问:当美国推迟交付、法国技术深不可测、俄罗斯供应链断裂时,这个立志成为“国防出口大国”的国度,是否该重新审视那句“印度制造”的真实含金量?
这个世界从不同情弱者,国际军火市场更是如此。印度用6237亿卢比买来的教训告诉我们:没有核心技术自主权,所谓国产武器不过是跨国公司的组装车间。而在喜马拉雅山另一侧,中国涡扇-15发动机的轰鸣声,正为这个真理写下最残酷的注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