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月10日乘联会披露的10月车市数据中,SUV细分市场的销量榜单尤为引人关注。这份榜单不仅打破了连续数月的排名僵局,更清晰勾勒出新能源与燃油车、新势力与传统车企的博弈新态势。
特斯拉Model Y的长期垄断被终结,国产车型强势登顶,新晋黑马横空出世,燃油车则在细分市场坚守阵地,10月的SUV市场堪称一场彻底的“格局重塑战”。
这场格局变动的核心标志,是小米YU7以33662辆的月销成绩,将特斯拉Model Y拉下冠军宝座。作为中大型SUV市场的“常客”,小米YU7自上市以来已连续三个月蝉联该细分市场冠军,10月更是实现跨越式突破。
![]()
环比9月增长近51%,成功跻身全品类SUV销量榜首。这一成绩并非偶然,此前小米官方披露的YU7订单数据显示,其市场需求早已溢出产能承载范围,北京工厂30万辆年产能在SU7与YU7的双重需求下持续承压,部分配置车型交付周期已延长至4-6个月。
小米YU7的登顶,实则是国产新能源SUV集体发力的缩影。若将插混与纯电车型销量合并统计,比亚迪海狮06以26011辆的总成绩可跻身前三,其中纯电版本贡献16769辆,插混版本斩获9242辆。
这一数据印证了比亚迪“纯电+插混”双赛道策略的有效性,既能满足一线城市用户的纯电需求,也能覆盖三四线市场对续航灵活性的要求。
两大国产车型的强势表现,直接挤压了合资及进口新能源车型的市场空间,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特斯拉Model Y。
曾连续多月霸榜的特斯拉Model Y,10月销量仅19488辆,环比暴跌近62%,创下近半年销量新低,排名直接跌出前五。
![]()
从市场环境来看,Model Y 26.35-31.35万元的定价区间,正遭遇国产车型的“上下夹击”:上方有小米YU7等定价相近但配置更丰富的国产高端车型,下方有15-20万元级插混SUV的性价比冲击。
更关键的是,Model Y近期未进行重大产品升级,在智能化配置、内饰质感等用户关注的维度,已逐渐被国产车型拉开差距。不过即便如此,近2万辆的月销仍表明纯电SUV市场需求稳定,只是竞争已从“品牌红利”转向“产品力比拼”。
在新能源车型强势领跑的同时,传统燃油车并未缴械投降。10月销量榜第二至第四名均被燃油车占据,吉利博越L以32942辆紧随小米YU7之后,仅差720辆就能登顶;丰田RAV4荣放以23213辆位列第三;吉利星越L则以21704辆稳坐第四。
这三款车型的表现,打破了“燃油车即将被淘汰”的片面认知——博越L与星越L凭借符合家用需求的空间设计、亲民的定价及多年积累的口碑站稳脚跟,RAV4荣放则依托合资品牌的可靠性标签,持续吸引务实型消费者。
10月市场最大的惊喜,当属9月刚上市的方程豹钛7。这款中大型新能源SUV首月销量突破8000辆后,10月直接飙升至20024辆,环比增长146%,一举跻身前五,成为名副其实的“黑马”。
![]()
与小米YU7的“品牌+营销”双驱动不同,钛7的热销更依赖产品力突围。终端市场数据显示,其全国车源紧张,基础配置提车周期约15天,热门越野版车型需等待1个月以上。
“路虎的面子、理想的里子、方程豹的乐子”这句流传于车圈的评价,精准概括了钛7的竞争力:硬朗的外观设计契合SUV用户对“大气”的需求,内饰材质与舒适性配置对标家用标杆理想,而方程豹品牌自带的越野基因,又赋予其区别于城市SUV的差异化优势。
20万元左右的定价,让其在大5座新能源SUV市场形成“降维打击”,成为预算有限但追求全面性能用户的首选。
头部车型的狂欢背后,是市场的严重分化。曾经的“国民神车”哈弗H6,10月销量仅8293辆,排名跌至第42位,与小米YU7的销量差距超3倍。作为长期占据SUV销量榜首的车型,哈弗H6的下滑折射出传统燃油车企转型的困境。
在新能源浪潮下,其电动化产品布局滞后,燃油版车型又缺乏核心创新,逐渐被市场边缘化。类似的还有长安CS75 PLUS、传祺GS4等曾经的主流车型,10月销量均未突破万辆,与头部阵营的差距持续扩大。
从整体数据来看,10月SUV市场呈现出鲜明的“马太效应”:TOP10车型合计销量达24.8万辆,占SUV总销量的28%,较9月提升3个百分点;而排名50名之后的车型,多数月销不足千辆,部分小众车型甚至仅售出数十辆。
这种分化不仅体现在销量上,更体现在技术路线上——新能源车型在TOP10中占据5席,其中纯电与插混各占半壁江山,燃油车则集中在15-20万元的家用细分市场。
10月的销量榜单,实则为2025年SUV市场的竞争定下基调:其一,国产新能源已具备与国际品牌正面抗衡的实力,小米、比亚迪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与产能布局,持续抢占高端市场;
其二,燃油车并非“夕阳产品”,但需聚焦细分需求,凭借可靠性、性价比等核心优势坚守阵地;其三,新势力车型若能精准定位用户需求(如钛7的“全场景覆盖”),有望实现快速突围。
对于消费者而言,市场格局的重塑无疑是重大利好。随着车企竞争加剧,产品配置将持续升级,价格梯度也会更加合理。未来选购SUV时,无论是追求新能源的智能化、燃油车的稳定性,还是小众车型的个性化,都将有更丰富的选择。
而对于车企来说,10月的销量数据已是明确信号:唯有紧跟技术趋势、精准洞察用户需求,才能在这场“洗牌战”中站稳脚跟。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全文完,欢迎文末评论、点赞、分享。
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强制性删除。为了不失联,请关注下面的备用号,有些精彩内容会发在这个号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