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终审决赛日前在南京大学落下帷幕,吉林大学师生创“挑战杯”赛事新纪录,获主体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1项,20项作品荣获各赛道国奖,获奖总数倍增,捧得“大挑”优胜杯!
![]()
![]()
《器以纪年、形以载道——青铜文物的断代重诂与数字再生》获得主赛道特等奖,团队整理了217部青铜器书籍,调查其中的断代模糊与错误情况,构建了庞大的青铜器数据库,并走访13个省、市的25家博物馆和考古现场,对青铜器研究进行实地考察。为改善断代困境,团队开发“吉金识辨——青铜器智能断代与辨类”程序平台,降低青铜器断代学术门槛,辅助专家进行青铜器断代,让公众参与、了解青铜器断代。团队还对亡佚青铜器进行调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二维平面的青铜器线图转化为三维立体的青铜器实物模型。
《基于离子层外延界面纳米薄膜的金属锌电解回收技术》获得主赛道二等奖,在本项目中,团队基于离子层外延法合成纳米薄膜,在界面上促进锌离子均匀沉积的同时抑制副反应,一次生产便可制备出连续的锌箔,高效率、低能耗。
《基于驾驶人多模态生物反馈的人机共驾智能座舱系统研究》获得主赛道二等奖,面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健康中国2030》等国家战略需求,作品创新设计非穿戴式驾驶人多模态生物反馈信息感知体系,构建端到端驾驶人健康状态评估模型,首创基于健康风险等级的人机共驾干预机制,形成“感知-评估-干预”闭环体系,已申请发明专利7项、授权3项,发表SCI论文3篇。
![]()
![]()
![]()
本届赛事筹备中,吉林大学团委协同职能部门和参赛学院做好师生团队“后勤保障员”,从规则解读到导向把握,从团队组建到难题破解,以对参赛师生“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务实作风,为“挑战杯”备赛工作筑牢坚实后盾,让参赛师生切实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与支持,凝聚起“敢打必胜”的信心与决心。
本届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全国学联、江苏省政府共同主办,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举办主体赛和“揭榜挂帅”专项赛、“人工智能+”专项赛,共有全国2700多所高校、300多万名学生的40余万件作品参赛。(图片来源 吉林大学)
来源:中国吉林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