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幕布上的光影尚未完全消散,舞台上两位舞者的呼吸仍清晰可闻。11月8日,在谢欣舞蹈剧场·ONE ArtCenter黑盒剧场看完作品《ARRIVAL》(降临),编舞金诣志(Yeji Kim)和何永滔(Kenny Wing Tao Ho)——这对“YAK”艺术双人组的伙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老实说,我们只是想把自己想看的东西搬上舞台。”何永滔说,“我们并没有通过艺术传达宏大理念的野心,而是希望让创作更贴近自己的生活经验。
![]()
![]()
《ARRIVAL》(降临)
何永滔感受到,当下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疏离,面对面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ARRIVAL》试图探讨在这个日益复杂的世界,个体如何感知彼此,情感的网络如何将人与人相连。这种探索,在演出中化为有力又细腻的肢体语言,以及影像与现场表演两种媒介之间充满张力的对话。
金诣志和何永滔曾经都是赫法什·谢克特舞团的舞者,曾一起共事,也曾一起拍摄过舞蹈影片。影像与舞蹈结合,源于一种质朴的“好奇心”。金诣志谈到,他们希望探索影像能否延长舞蹈作品的生命。但创作一旦开始,便拥有了自己的生命轨迹。
![]()
![]()
《ARRIVAL》(降临)
他们发现:“电影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它能以舞台无法企及的方式,捕捉细节、情绪与对世界的观察。而现场表演则带来电影无法取代的东西——那种直接的能量、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在《ARRIVAL》中,观众能清晰地看到这一理念的实践:特写镜头细腻地捕捉了人物的情绪,现场的舞动则带来了撼动空气的物理能量。
这部作品是谢欣舞蹈剧场白屋国际编舞创意驻留计划赞助与联合制作的首部作品。谢欣评价:“他们很大胆,在舞蹈影像拍摄、画面处理、舞台能量转换上都有强烈的想象。”她看到了这两位杰出舞者正向创作者身份转变,“他们从过往舞团经验中转化,正在寻找自己的创作语言。”谢欣所赞赏的,正是这种从个人经验与纯粹好奇心出发,所生发出的、不可抑制的创作生命力。
![]()
演后谈
![]()
《ARRIVAL》(降临)海报
谢欣舞蹈剧场驻地白屋,在大火后重建,升级为ONE ArtCenter,有了落地窗、艺术图书馆、健身房、咖啡空间。谢欣说:“我们希望这是一个观演关系放松的地方,是一个艺术融合的空间,让人专注、放松、遇见自我。更重要的是,这里将汇聚更多有创造力的舞者,催生更多新作品。”
“我们将引进海外编导的作品,也会支持中国年轻编舞的展演。”谢欣说,“过去10年我们没有重复自己,每一件事都是踏实做出来的,未来我们会继续大胆去做,让白屋成为艺术发生的聚集地。”
原标题:《《ARRIVAL》首演,让“白屋”成为艺术发生的聚集地》
栏目主编:张熠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吴桐 陈雨潇
图片来源:岩子 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