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眼间,我在英国的留学生活已满一个月。初来乍到,从熟悉环境、处理琐事,到逐渐适应节奏,这段时间我经历了不少“初体验”。今天,我想围绕“最对”和“最错”的两件事,分享一些亲身经历与感悟,也希望对未来即将踏上英国求学旅程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最✅的一次决定
以吃为起点,走进英伦生活
在刚抵达伦敦的第一天,我便决定不将自己局限于宿舍内,而是主动规划了两周的“餐厅探索计划”——查阅附近评价较高的餐厅、制定每日探店路线,并逐一前往打卡。
这项小小的计划,不仅让我尝到了地道的英式及融合菜品,也意外成为了我快速熟悉环境、融入文化的切入口:
我品尝了各种好看又好吃的美食,比如位于大英博物馆旁边的Victoria House Coffee & food的Waffles Yogurt & Honey(蜂蜜酸奶华夫饼)和Traditional Full English Breakfast(经典英式早餐)等。
![]()
![]()
餐厅分布在城市不同区域,我在行走中逐渐了解了伦敦的街区布局与地理结构;每次外出途中,常会注意到一些细节文化差异:比如当地人使用的大型“共享多人自行车”,又如公交车上,乘客下车时几乎都会主动向司机致谢。我也记住了几家关键商超的位置,为日后生活所需打下了基础。
![]()
在“吃”的过程中,我不仅获得了味蕾的满足,更切实感受到英国人生活方式中的节奏感、松弛感与礼貌之道。这是一本沉浸式的文化读物,从餐盘出发,延伸至城市脉络与社会习俗。
最❌的一次失误
忽视细节,导致银行卡寄送失败
当然,留学初期的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让我印象最深的“踩坑经历”,与一张Monzo银行卡有关。
![]()
按攻略所示,我在刚到英国不久便申请了这张本地常用的银行账户。流程并不复杂,只需填写地址、等待寄送即可。然而,问题就出在了“地址”上。
由于此前对英国邮政系统的理解还停留在国内的认知中,我误以为“邮编”只是大范围区域标识,便随意填写了宿舍大楼的统一邮编和位于第一位的房间号。事实上,英国的邮编非常精准,甚至精确到每一间房,若不一致,即便同处一栋楼,也会被识别为地址错误。
![]()
这一小小的误差,直接导致我在接下来的十个工作日内未能收到银行卡。直到后来,我在宿舍工作人员的邮件中无意发现了自己房间对应的专属邮编,才意识到问题所在。重新申请并填写正确地址后,补发卡片在短短三日内便顺利寄达。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约一个月后,我又在信箱中收到了那张“失踪已久”的首张卡——信封上多了一行手写的房间号。
这段小插曲虽然带来了些许麻烦,却也让我深刻意识到:在英国生活,注重细节远比我们以往经验中更加重要。
感悟:走得快,不如走得稳
从这一“对”一“错”中,我获得了两点留学初期最宝贵的体会:
一是主动规划生活的节奏感,会为适应环境带来巨大的帮助。
二是文化的差异往往体现在细节之中,越早意识到、越早纠正,才能更快建立本地生活的秩序。
留学不是一场匆匆的出走,而是一段深入世界的自我重塑。我们学习的不只是知识和语言,更是与不同文化的对话方式、对陌生规则的尊重,以及在异国他乡学会生活的能力。
希望我的这些小经验,能为你打开一个更真实的留学起点。也希望同学的留学旅程都能顺顺利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