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基辅马林斯基宫的灯光在泽连斯基接受采访时突然熄灭,这个戏剧性场景暴露出乌克兰正面临的致命危机。俄罗斯军队在11月7日至8日发动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能源设施打击,458架无人机与45枚导弹组成的钢铁洪流,将乌克兰中央能源公司旗下所有热电厂轰至全面瘫痪。这场针对供暖系统的精准绞杀,标志着俄乌战争已进入以民生基础设施为突破口的战略新阶段。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饱和攻击创纪录 能源网络遭系统性摧毁
乌克兰空军公布的拦截数据揭示出俄军战术升级的残酷效率:尽管乌军成功击落406架无人机和9枚导弹,但剩余穿透防线的打击力量仍造成毁灭性后果。俄军首次采用每分钟数架次的波次攻击,重点打击2024年刚完成修复的热电厂。这种饱和式打击不仅突破防空极限,更暴露出俄军"瘫痪系统而非单个目标"的新战术思维。乌克兰能源部长格林丘克承认,此次对发电厂、变电站、天然气管道的同步打击,是全面战争以来"最严重的能源基础设施袭击"。
![]()
image
冬季武器:寒流与断暖的双重绞索
俄军此次将火力集中在热力厂与天然气设施绝非偶然。哈尔科夫州10万人同时失去电力、供水和供暖的困境,预示着更严峻的生存危机。基辅经济学院的警告显示,当气温降至零下10度时,核心热电联产厂停运超3天就将引发"技术性灾难"。俄军显然在复制去年冬季的战术——通过摧毁供暖系统将军事压力转化为民众生存压力。乌克兰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披露,这已是10月以来俄军第9次大规模袭击天然气基础设施,直接导致全国天然气产量腰斩。
![]()
image
防空漏洞下的绝望呼救
泽连斯基在袭击后紧急求购"爱国者"防空系统的表态,暴露出乌克兰应对能源战的致命短板。虽然乌军拦截了88%的无人机,但对弹道导弹的拦截率仅为20%。总统亲口承认"全球仅有少数系统能有效拦截此类导弹",这解释了为何俄军敢于动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实施斩首打击。更令人担忧的是,俄军无人机甚至袭击了赫梅利尼茨基核电站的变电站,将能源战风险升级至核安全层面,迫使乌克兰外长紧急呼吁国际原子能机构介入。
![]()
image
这场针对能源网络的超限战,已超越传统军事对抗范畴。当俄罗斯《消息报》记者目睹泽连斯基在黑暗中继续接受采访时,这个象征性画面暗示着更残酷的现实:在458架无人机的阴影下,乌克兰民众即将迎来的不仅是枪炮的轰鸣,还有整个冬季与寒冷和黑暗的生死较量。而俄军通过能源设施打击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意图,正在这场寒流中逐渐清晰。
![]()
image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