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船只无权进入!让渤海成为我国内海,这座岛有何奇特之处?有这样一句话:“渤海是中国的内海,任何未经允许的船只,都不准进来!”可这么重要的内海,过去却差点“飞”出国门。背后有一座小岛撑腰,也有毛主席一句果断决策,才让渤海成为中国的心腹之地。
很多人都知道“内海”“领海”这两个词,却不一定弄清楚它们的区别。内海,就像你的卧室,别人不经允许绝对进不去;领海,就像你的客厅,得打招呼才能来串门。历史上,沿岸各国领海宽度普遍定在3海里,这个数字怎么来的?人们说,是十八世纪大炮的射程。可谁能想到,炮弹技术一飞升,3海里根本保不住海岸安全。美国、苏联的舰炮射程早就超过十几海里,却还在吵着要保3海里,那是欺负弱国不识相。
![]()
渤海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半封锁,两端最近54海里,若只给3海里,中国恐怕分分钟撤不回去大半海域。你想想,咱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如果渤海出了岔子,粮棉运不上来,海上交通一乱,哪还有安生日子?毛主席看出了这个成都天大的隐患,于是在1958年北戴河会议上拍板:“内海和领海一律12海里。我们炮弹打到多远,就划到多远。”这句话刚落地,会议室里立马迸出两种声音。有吓得脸都白了的人,低声嘀咕:“主席,这么做,会不会引起洋大国的骚扰?”可毛主席只回了一句:“不扩海域,我们就天天裸奔。”
![]()
1958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发表《领海12海里声明》,明文规定领海和内海宽度都是12海里——就是咱解放军大炮最远射程。声明一出,美国、英国、高声抗议,扬言要派舰队来“教训”我们。可中国真敢:“谁敢侵入,我们就开炮驱逐。”就这么硬拽着不松口,西方国家也只能闭嘴。后来不少国家干脆照猫画虎,纷纷把自家领海改成12海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更把这当成国际惯例,一下子把当初那条3海里“老规矩”踢出历史。
![]()
不过,领海扩到12海里后,渤海还不是完全的“咱家地盘”。半岛两端就算各占12海里,中段还有54减24等于30海里空白。可世上哪有那么巧的事,一批小岛正好断断续续填补了这块“缺口”。32个小点,组成了庙岛群岛,可最关键的,便是与辽东半岛最接近、直线距离22.2海里的北隍城岛。
![]()
北隍城岛的价值,可不只是个坐标。想当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日本舰队从渤海湾冲出来,直扑威海、旅顺,差点摸到北京的门槛;1900年八国联军又从渤海一泻千里,直取紫禁城。他们的动作,就是抓住了渤海不属内海的空子。要是渤海早就罩在中国的“12海里”保护伞下,谁还能如此俯冲式入侵?
![]()
北隍城岛的位置,恰好把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连成一个天然的海岸线。只要把岛屿的领海12海里基线点对点连成直线,渤海就彻底成了内海,外国船只非经许可以外,寸步难行。有人打趣:“咱用这么小的一块石头,就把渤海的‘门儿’给锁死了。”
![]()
可是,这把“锁”可不是一时兴起。1958年会议上,地图前激烈争论,大家掐着直线基线、海图卷尺、洋枪炮射程算得头昏脑胀。有人说:“这条线能不能画?国际上能不能服?”有人站出来就一句话:“道理是打出来的!”当时谁说这话,我们也不需要清单,都知道是主席说的。短短一句,板起了气势,也立住了底线。正是有这股底气,西方国家才不敢轻举妄动,最终让渤海彻底划入中国版图。
![]()
从此以后,渤海就成了我国内海。内海运输海运费便宜,还能直接管控渔业资源和海底矿产。京津冀的能源输送线顺畅无阻,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你在渤海湾畔走一圈,港口一排排,货轮进进出出,海鲜市场热闹得跟赶集似的。再看那海面风力发电机,叶片不同步地划过天际,仿佛在提醒我们:当年那段“海权争夺”,可不只是地图上的线条而已。
![]()
这样的结果,可是花了好几代人心血。北隍城岛上,可能连十平方公里都不到,可它成就了渤海的“心脏病房”。而这一切,又是从毛主席一句“12海里”的豪迈决定开始的。没有那场北戴河会议,没有那份铁一般的声明,渤海也许至今还是半开半掩的家门。
那么,这座小岛究竟有什么神奇?它像一把“海上钥匙”,一旦插上,渤海的门就关死,外人连门缝都看不见。它像一面“旗帜”,揭在哪儿,哪儿就成了咱家的天下。它像一根“支柱”,支撑起中国北方的海上防线。为什么一个不起眼的小岛,能有这样的能耐?因为国际法的条文背后,需要实力来撑腰;因为海权的角力,从来不是纸上谈兵。
现在,再回头看那段历史,有人会问:“当初那么多人反对,咱干嘛这么硬刚?”答案很简单——不硬刚,就得吃大亏。历史一次次证明,海洋和陆地一样,都是国家安全的一部分。没有牢牢把握,就会被人家从海上绕个道儿进来。
今天的中国,海军实力日益增强,海上法庭也逐步完善。我们用“软实力”和“硬实力”共同维护海洋权益。可别忘了,那条“12海里”基线的最初出发点,就是为了让渤海成为内海,让外国船只“无权进入”。而北隍城岛,就是那把开锁和闭锁的关键。
有时候,历史就是这么巧:一座小岛,一句话,一次会议,看似不起眼,却足以改变格局。多数人只记得今朝的繁华,却忘了当年为守护渤海,多少人日夜思量、多少决策艰难。这片内海,从“洋枪洋炮射程”到“12海里”再到“成为国际惯例”,一步步走来,全靠胆识与实力。
如今,当你站在北隍城岛上远眺,既能看到辽东和山东两侧的海岸线,也能想象百年前那些硝烟。风吹过来带着咸味,仿佛在诉说那场关乎国家海权的大手笔。而此时此刻,我们更该记住:尊严只有拿得出手的力量才守得住,真理只有迈得出步的胆量才守得住。
信息来源: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领海的声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