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中国国民党新任党主席郑丽文走马上任,瞬间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8天之后,她便亲自踏入国民党几十年来都避之不及的“政治禁区”——马场町,参加统派社团举办的“秋祭”活动,祭拜包括中共烈士在内的白色恐怖时期受难者。
这一行动,不仅打破了国民党内部长久以来的沉默,更如一把钥匙,开启了关于两岸关系历史记忆的大门。
![]()
此事着实令人咋舌,要知道,马英九在任八年都未曾涉足之事,郑丽文上任第八天便付诸实践。
她究竟是“胆大包天”,还是深谙政治之道?这场引发全台湾争议的秋祭行动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政治考量?
马场町,这座位于台北市中心的纪念公园,在台湾历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白色恐怖时期最为著名的刑场之一,无数政治受难者在此被执行枪决。
几十年来,国民党几乎对这片地方避而不谈,即便是在纪念228事件或推动转型正义时,也极少触及马场町,更不用说党主席亲自出席相关活动了。
然而,郑丽文却打破了这一惯例。她不仅出席了由统派社团主办的追思大会,还在现场向白色恐怖受难者深深鞠躬超过90度,敬献花环,并默哀致意。
此次活动的名称看似平常:“50年代白色恐怖政治受难者追思慰灵大会”。
但追思名单却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与质疑。名单中不仅有李友邦、林正亨等公认的受难者,还有吴石、朱枫、聂曦等中共地下工作者。特别是吴石,他曾是国民党将军,却在解放战争中为中共提供情报,1950年被蒋介石以“通敌叛国”罪处决。在大陆,他被视为烈士,还有以他为原型的热播剧《沉默的荣耀》;但在台湾,他长期被当作“间谍”,几乎无人敢公开为他发声。
![]()
郑丽文此次不仅公开提及,还献上花圈,并参加了活动后的座谈会,与历史学者、受难者家属共同探讨如何传承历史记忆。
国民党过去一直试图与“白色恐怖”划清界限,却从未正面回应吴石等中共地下党员的历史地位。郑丽文的这一举动,不仅让民进党炸开了锅,也在国民党内部引起了震动。
民进党第一时间跳出来指责她“敌我不分”,甚至喊出“让蒋委员长心寒”的言论。就连国民党内部的蒋万安、蔡正元也表示不认同,称她是在“洗白共谍”,是“投降党”。
不过,支持她的人也不在少数。许多网民称赞她“有魄力”“敢于面对历史”,认为终于有一个蓝营领导人愿意打破沉默,不再回避过去。
那么,她的行为究竟是在挑战国民党的旧有框架,还是有着更大的政治盘算呢?
郑丽文的身份颇为特殊,她曾是绿营的一员,后来加入蓝营,被称作“从政路上的变色龙”。她的家族背景也不一般,是彝族与高山族的混血,成长经历复杂,政治立场的变化也颇具戏剧性。
但她并未因过去的经历而退缩。上任党主席后,她第一句话便是:“我主张九二共识,我是中国人。”
在当前台湾政坛,“我是中国人”这一表态极具争议。民进党长期主张“台湾意识”,强调“抗中保台”,而郑丽文却直接站在了“和平统一”的立场上。
她不仅有表态,更有实际行动。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她公开批评台湾军费开支过高,称“花那么多钱买军火,还买不到好东西”。
她指出,台湾对美军购积压已达190亿美元,F-16V战机交付延迟到2026年,甚至“毒刺”导弹也被转送到乌克兰。她还说:“怕就不要出来混。”
这句话在岛内引发了极大讨论,有人说她在“挑衅”,有人说她在“说真话”。
她的风格就是敢言、敢动、敢硬碰,其路线与马英九时期的蓝营温和派有着明显区别。
过去蓝营主张“维持现状”,现在她主张“历史和解”,并明确提出“和平统一”可以谈。她不是在模糊立场,而是在主动出击,试图重新定义国民党的路线。
这就是所谓的“战斗蓝”,不再躲在历史的背后,而是直面问题,绝不让历史的伤口再次流血。
她要带领国民党从过去的包袱中突围出来。那么,这种做法能否赢得中间选民的认同?又有多少人敢与她一同前行呢?
郑丽文的“秋祭”行动,不仅是一场历史纪念活动,更是一场政治宣示。她选择在上任第八天就参与这个带有统派色彩的活动,等于向民进党释放出一个信号:国民党不再沉默。
![]()
她强调,两岸对立已经让台湾社会付出了太多成本,不该再走向战争边缘。她引用数据显示,台湾民众对民进党两岸政策的不满度已超过六成,而支持两岸沟通的比例高达九成。
这不是空话,而是她用行动在回应选民的情绪。她没有高喊口号,而是亲自走入马场町,用一场鞠躬、一次敬献,换来整个社会对历史的重新关注。
她说,白色恐怖是悲剧,但更大的悲剧是我们不敢谈论它。她要做的,不只是纪念,而是推动“历史和解”,让两岸重新有谈的可能。
民进党喊“抗中保台”,她说“沟通比对立更重要”。这不是软弱,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强硬——用和平的方式,拆除对立的高墙。
这条路注定不好走,党内保守派会反对,绿营会攻击,媒体会质疑,但她依旧选择走下去。因为她知道,台湾不能再被仇恨绑架,两岸不能再靠误解维系。
郑丽文上任仅仅8天,就用一次政治动作震撼了全台湾。她选择挑战历史禁区,打破沉默,推动两岸对话。她不是在表演,而是真正在布局。
她的“秋祭”之行,不只是一次纪念活动,更是一个转折点。国民党是继续沉沦,还是重获新生?或许,答案就藏在这场风波之后的民意走向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