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阿姨今年52岁,一直对“少吃零食,才能瘦”的观念深信不疑。可到了退休在家,嘴巴闲不住,茶余饭后总得来点瓜子、花生解馋。女儿劝她:“别吃花生了,上秤一准重!”可楼下的林大妈却坚持:“瓜子吃多才发胖,花生吃着倒顺气!”
![]()
“到底哪个更容易发胖,哪个适合减肥呢?”陈阿姨搞不明白,只知道最近裤腰又紧了。难不成,零食真的影响身材这么大?其实,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瓜子和花生虽同为休闲食品,但在健康管理和体重控制方面却大有玄机。
如果方式不对,不仅影响体重,还可能诱发健康隐患。那么,瓜子和花生,到底哪个更“致胖”?怎样吃才不后悔?今天,我们就跟着权威研究,一探究竟。
![]()
在很多中老年人的印象里,瓜子和花生都是高油脂、高热量的“发胖小零食”。但事实却并非全然如此。中国营养学会数据显示:每100克瓜子热量约为581千卡,花生则为567千卡,两者热量“旗鼓相当”。
但造成增肥或减肥效果的关键,不仅仅是热量总量,还与【脂肪构成、摄入方式与速度、吃零食时间段**有关。
瓜子主要包含不饱和脂肪酸,而花生中单不饱和脂肪更多。在人体能量代谢中,单不饱和脂肪有助于降低“坏胆固醇”,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保护作用。
研究还发现,花生富含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及多酚物质,能够促进饱腹感,延缓血糖上升,对控制体重反而有利。
![]()
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纳入12万余人、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表明:适量摄入花生的人群,超重和肥胖风险下降12.6%,而同热量水平下单纯食用瓜子的效果则明显逊色。
但值得注意的是,瓜子的咸味、香料往往易使人“停不下来”,不知不觉中进食量超标。香港中文大学的相关饮食行为研究指出:吃瓜子的速度通常高于吃花生40%,更容易“摄入过量”,为热量堆积打开缺口。
吃瓜子时的“嗑、壳”动作也会造成忽略“实际量”的错觉,“吃进去多少”全靠感觉判断。而花生因大小适中、去壳直接入口,更好计量与自控。
![]()
其实,零食怎样吃,结果可能天差地别。权威营养学评论总结:
选择适量吃花生,每天控制在25-30克(约一小把),连续1个月,绝大多数人体重稳定甚至小幅下降,体脂率稳步控制在18-25%间,而且不少人反映饱腹感更强、主餐摄入量自发减少。
《英国营养学杂志》更实验证明:将花生纳入正餐间加餐,一天能减少主餐热量摄入约82千卡。
反观摄入相同热量的瓜子,如果没有严格计量,每次“随性一嗑”往往都在50克以上,热量一下直线上升,血脂、腰围、体重都更容易悄悄增加。
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表明:65%以上的中老年人,因为瓜子“嗑多了”出现了脂肪肝、体重超标等健康困扰,尤其是晚上边看电视边嗑瓜子的习惯,更容易造成糖代谢紊乱、腹部肥胖。
![]()
不仅如此,瓜子一般加盐、加味,钠含量大幅提升,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风险明显正相关。花生如果选择原味,无盐无油添加,则这些隐患大为降低。
更让专家警觉的是,部分人会忽略花生对于老年人的“保护作用”其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白藜芦醇,能有效抗氧化、降低慢性炎症,对中老年人血管健康支持度更高。
选择零食,也能变成健康减脂的“好助手”。想要既满足口腹之欲,又不增加肥胖风险,可以这样做:
第一,吃瓜子要限量、择时,最好选原味少盐型,单次不超过20克(约一小把壳)。餐间进食,避免睡前或看电视时“无意识进食”,减少“热量黑洞”。
第二,优选原味花生控制总量,建议每天25-30克即可。花生可以与水果、乳制品搭配,如“花生+脱脂牛奶+时令水果”,既饱腹又平衡营养。避免“油炸花生米”或都市酒肴炒花生,降低油脂、盐分摄入。
第三,主动记录进食数量,提高“意识计量”。例如用小碟分装零食,不直接提袋对嘴。同时关注自己的“饱腹感”,一旦感觉“嘴馋”多为心理满足而非生理饥饿,可以用低热量零食(如黄瓜条、樱桃番茄)替代部分日常零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