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8点,张阿姨像往常一样打开早餐桌上的鸡蛋,还习惯性叹了口气。自从查出胆固醇偏高,张阿姨就把鸡蛋黄、肥肉、甚至牛奶几乎一扫而空。可三个月后复查结果却让她倍感无助,胆固醇依旧高高在上。
“我什么都不敢吃,怎么胆固醇还是降不下来?”张阿姨一脸困惑地问医生。医生却意外地摇摇头:“高胆固醇,多半不是‘吃’出来的,更可能是身体内部出了问题,很多人都误解了!”
![]()
是不是很反常识?难道我们认为“吃的油腻”就等于胆固醇超标的判断,其实并不准确?到底问题出在哪里,身边还有多少像张阿姨一样的人,陷入胆固醇管理的误区?今天,就为你揭开这个真相,尤其是第三点,99%的人都容易忽视,看完你或许也会恍然大悟。
很多人谈“胆”色变,总觉得胆固醇就是健康大敌。其实,胆固醇是身体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参与细胞膜构成、激素合成和维生素D生成。
传统印象认为,吃多了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等,就必然导致血胆固醇飙升。但医学研究早已证明:饮食摄入的胆固醇,对血液胆固醇的影响有限。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1年发表研究显示,约80%的胆固醇由肝脏等内源性合成,只有20%来自饮食来源。
![]()
世界卫生组织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均指出,一般成人每日膳食胆固醇摄入与患高胆固醇血症风险关系不大。即便是每天吃一个鸡蛋的人群,其血胆固醇平均上升幅度不到3%。
忌口真的能解决根本问题么?坚持忌口,胆固醇却降不下来?问题其实出在“身体内部”
医生总结大量临床案例与权威调研,发现高胆固醇人士普遍存在3个被容易忽视的内部机制问题:
肝脏合成过度
肝脏合成约占体内总胆固醇的80%。如果肝细胞因遗传、脂肪肝、慢性炎症等原因合成“开关”出错,即使你清淡饮食,身体也可能源源不断制造新胆固醇。《中华肝脏病杂志》数据显示,脂肪肝患者胆固醇异常检出率高达68%。
![]()
胆固醇代谢障碍
高胆固醇还与肝胆代谢“超负荷”有关。肝脏不仅合成,也负责将多余的胆固醇转化成胆汁排出。如果排泄通道(如胆汁分泌功能)受阻,或者体内HDL(好“胆固醇”)水平下降,胆固醇就像“垃圾堆积”一样留在血管,诱发动脉硬化。
遗传易感性(千万别忽视这一点!)
部分人基因中就带有“高胆固醇”倾向,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每万人约13人患病。“无论怎么吃、怎么锻炼,胆固醇都降不下来”,背后往往是遗传基因在作祟。数据显示,约15%的高胆固醇患者有基因突变。这一点,许多人根本意识不到。
此外,失眠、压力过大、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慢性激素失衡,也会造成血胆固醇异常升高,生活饮食如何改善?科学降胆固醇,不只靠忌口。
保持规律作息和运动
每日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促进HDL(好胆固醇)升高、LDL(坏胆固醇)下降。哪怕是快走、骑行,都比“宅着不动”更有效。美国心脏协会数据显示,运动可帮助胆固醇下降6~15%。
均衡饮食不过度忌口
饮食上不要片面忌口,适量蛋类、瘦肉、奶制品可正常摄入。更应重视多吃蔬果、豆制品和全谷杂粮,摄入充足膳食纤维有助于肠道胆固醇排出。建议每日至少30克膳食纤维,如燕麦、魔芋、绿叶蔬菜,这些都是帮你“清扫胆固醇”的好帮手。
![]()
重视体检,及时查明“根本原因”
如果你已经长期饮食控制,胆固醇仍难下降,建议行肝功能、甲状腺功能、遗传代谢相关检测,结合医生综合评估,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部分患者需药物辅助治疗,切勿自行停药或盲目“食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