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镜头刚架好,话音未落,灯灭了。当地时间11月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正在接受英国《卫报》的专访,现场突然一片漆黑。工作人员刚忙完一轮应急处理,灯光又闪烁了一下,再次熄灭。
两次停电,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一场专访变成了对乌克兰现实的一次无声注解。
官方说是俄罗斯空袭造成的,这种断电早已不是第一次了。泽连斯基说,俄罗斯已经陷入僵局,但乌克兰会赢。可身后的黑暗,或许比他的这句话更有说服力。
![]()
停电的背后,不只是灯不亮那么简单
这次采访的中断,虽然只是一个瞬间,但它反映的问题远比表面更复杂。
乌克兰的能源系统,在战争中变得越来越脆弱。从电厂到输电线,从调度中心到备用系统,各个环节都被俄罗斯列为打击目标。
战争打到现在,乌克兰的电力供应已经很难靠自己维持,很多地方只能靠从邻国调电过来。
泽连斯基在采访中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停电已经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于普通人来说,意味着取暖、做饭、上班都变得困难。
![]()
特别是冬天,断电就等于断暖,很多家庭只能靠烧柴或者蜡烛熬过去。医院、学校、商店,所有需要稳定电力的地方,都在想办法应对这种不确定。
而这场能源危机,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最初,乌克兰还能勉强维持电网运行,但自从乌克兰破坏了克里米亚大桥以后,局势迅速升级。
俄罗斯的回应非常直接,也很有针对性,专挑乌克兰的电力、燃气、水利系统下手。打的不仅是军用目标,更是让民用系统也跟着瘫痪。
![]()
这种打法的背后,是一场典型的消耗战。俄罗斯没有在正面战场上取得决定性突破,于是就用能源战来一点点削弱乌克兰的抵抗能力。
而乌克兰在反击中,也没能守住自己的能源命脉,现在不得不依赖东欧邻国的支持,把原本属于自己的系统拆成一块块重建。可以说,现在的能源系统已经变成一张拼图,哪一块被打掉,整个国家就会掉链子。
这也让停电变成了战争的一部分,泽连斯基虽然在镜头前继续表达信心,但乌克兰的能源现实已经不容乐观。
![]()
电力不稳定,不只是民生问题,更直接影响部队调度、武器系统运转、物资储存和信息传输。战争从来不是只靠士兵打,后方稳定才是关键。而现在,这个后方正越来越吃力。
泽连斯基的坚持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泽连斯基一直是这场战争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他从一个演员变成战时总统,几乎每天都在接受采访、出席会议、发表讲话。他的形象被西方媒体不断放大,成了乌克兰抵抗的象征,但现实并不总是配合这种叙事。
战争开始时,他的表现确实赢得了不少支持,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他跑遍欧美国家,不断争取援助、武器、制裁支持。
![]()
一开始,成效也很明显。但时间久了,战争拖得越久,外界的热情也在慢慢降温。尤其是在西方内部,支持乌克兰的声音开始和反对继续援助的声音形成拉锯。
泽连斯基也明显感觉到了这种变化,他的话语方式开始变得更急迫,不断强调俄罗斯的威胁、乌克兰的危险、援助的重要性。他甚至公开呼吁欧盟追加巨额资金,呼吁美国继续提供高端武器。
但这些呼吁并没有像以前那样迅速得到回应,欧洲内部对继续“输血”乌克兰的意见分歧越来越大,美国国内也出现不少“先顾自己再谈别人的战争”的声音。
![]()
在这种背景下,泽连斯基依然在公开场合强调“胜利”。他说俄罗斯已经陷入僵局,乌克兰终将赢得这场战争。但这种说法,听起来更像是一种政治表达,而不是对实际战局的准确判断。
乌克兰的兵力消耗非常大,前线士兵长期高强度作战,后备兵源不足,训练时间也被严重压缩。再加上武器装备依赖外援,补给链不稳定,打得再顽强,也难以形成持续压力。
更大的问题在于主动发起的打击行动,尤其是针对俄罗斯境内能源设施的袭击,虽然短期内造成了一些影响,但也引发了更猛烈的报复。
![]()
泽连斯基希望通过强硬姿态和不间断的国际发声来维持支持,但战争的长期性已经让这种策略面临瓶颈。
“胜利”的标准,到底是谁来定义?
泽连斯基说乌克兰会赢,可“赢”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收回所有失地?是让俄罗斯停火退兵?还是避免彻底失败?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实则是乌克兰目前最大的战略困局。
战争打到现在,乌东四州和克里米亚依然在俄罗斯控制之下,乌克兰失去了相当一部分的国土。
而在经济层面,国家的基础产业几乎停摆,财政严重依赖外援,民众生活压力巨大。
![]()
泽连斯基的“胜利论”更多是从道义和正义角度出发,他强调乌克兰在为自由而战,这种叙述确实能争取国际舆论支持。
但在实际操作层面,这种胜利没有明确的路线图。如果目标是彻底击退俄罗斯,现实并不支持。如果目标是拖住对手等待谈判,那现在的战场节奏和国际局势也未必会朝这个方向发展。
更现实的问题是,乌克兰还能坚持多久。能源系统已经濒临崩溃,前线压力越来越大,后方民众的承受能力也在下降。
![]()
如果西方援助进一步减少,乌克兰靠自身资源维持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一旦国际援助出现明显波动,乌克兰的“抗战能力”也将受到直接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泽连斯基在面对采访时即使处于停电状态,也要强调“俄罗斯陷入僵局”。
他需要维持民心,需要维持外援,也需要维持整个体系的信心。但这场战争已经不再是靠一句话可以扭转的局面,尤其是当普通人每天都要面对限电、物价上涨和安全隐患时,“胜利”这个词就显得越来越遥远。
![]()
胜利叙事与现实压力之间正在拉锯
乌克兰现在的处境,是一种典型的“后方吃紧”。虽然没有被彻底击垮,但战争的成本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能源短缺、财政枯竭、兵力紧张、国际支持不稳,一层叠一层地压在这个国家的身上。
泽连斯基还在国际场合上争取支持,还在媒体前强调信心,但每一次采访中的断电,每一次城市的限电公告,都是现实的提醒,战争不只是士兵在打,更是一个国家在撑。
![]()
战场上看不到决定性突破,外交上看不到有效谈判,经济上看不到复苏迹象,民生上更是危机四伏。
在这样的背景下,泽连斯基的“胜利”说法是否还能持续,已经成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如果没有明确的战略调整,乌克兰很可能会陷入一种“拖着打、靠外援、拼意志”的状态。但这种状态能撑多久,没有人说得准。
![]()
泽连斯基的专访中断了两次,灯灭的那一刻,也像是象征着乌克兰内部正面临的巨大压力。战争还在继续,但耐心、资源、信心正在一点点被消耗。
最终决定战争走向的,可能不是谁先打赢,而是谁先撑不住。而乌克兰,正处在这条线的边缘。
参考信息:
“突然停电”!泽连斯基:“瞧……这就是生活”——参考消息2025-11-10 16:20
采访期间两度停电,俄罗斯回应:“做戏”圈钱,故意关灯——中国能源报2025-11-11 08:4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