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建筑师到社区合伙人,从小学生到退休医生,虹口志愿服务的故事正在街头巷尾悄然生长。瑞虹路上,一位曾参与地标设计的建筑师,如今正俯身于社区微更新图纸;曲阳四小的孩子们,用稚嫩声音在社区议事会上提出环保方案;江湾医院急诊科里,银发患者紧握志愿者的手,独自就医的焦虑在温暖陪伴中消散。这些画面,共同勾勒出虹口区志愿服务的新图景。
近日,虹口区“虹心绽放、魅力家园”志愿服务案例路演在嘉兴路街道文化中心举行,31个志愿服务项目集中展示,呈现了志愿服务从“零星火花”到“燎原之势”的生动转变。
专业力量,跨界融合
“我曾经设计了很多商业综合体,但现在最让我有成就感的,是看着社区居民在我参与改造的小广场上休憩聊天。”
站在路演台上的常琦,是同济大学博士毕业的职业建筑师,也是瑞邻社区营造发展中心的负责人。他的身份从商业建筑师转变为“社区合伙人”,折射出虹口志愿服务专业化转型的趋势。在他的讲述中,专业力量与社区需求正实现着“双向奔赴”。
![]()
常琦带领团队深入社区,将闲置角落改造成“可漫步、可闲坐、可交流”的公共空间。专业背景让他能精准把脉社区空间痛点,而社区服务经历则重塑了他的设计理念:“过去追求视觉效果,现在更关注人的真实需求。”
![]()
在虹口,这样的专业志愿者正不断涌现。设计师为老旧小区提供微更新方案,医学专家组建健康管理团队,律师志愿者提供法律援助……专业力量的注入,让志愿服务从简单劳力供给走向精准问题解决。区委社会工作部正构建“初心、匠心、同心、安心、暖心”五大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志愿服务从“有”向“优”跃升。
青春力量,社区新声
“我们的‘绿色小卫士’队伍已经守护了小区三个花园!”路演现场,曲阳第四小学的小学生们自信满满地介绍他们的志愿服务项目,毫不怯场。
这些孩子是虹口区“15分钟社区少先队幸福圈”的积极参与者。通过校社联动机制,孩子们不再是社区的旁观者,而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
在班主任李老师看来,志愿服务带来的改变显而易见:“孩子们更关注身边环境了,他们会主动观察社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种成长是课堂无法替代的。”
从清理楼道杂物到参与社区议事,从文明宣传到关爱老人,青少年志愿服务的“青春力量”正为社区治理注入新鲜活力。
![]()
精细服务,暖心陪伴
“我知道独自看病的惶恐,”江湾医院急诊科志愿者陈阿姨说,“现在我退休了,能陪陪这些老人,让他们安心些。”
面对老龄化加剧的现状,虹口区江湾医院推出了精细化助老服务。针对高龄老人独自就医的困境,急诊科设计了专门的志愿服务流程:从接待、陪伴就诊到取药、交接,每个环节都有明确规范。
![]()
“不只是流程上的协助,更是情感上的陪伴,”项目负责人表示,“志愿者会握着老人的手,轻声解释医生的嘱咐,这种人际温暖是机器无法替代的。”
这种精细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在虹口各个领域生根发芽。每个项目都瞄准一个具体的社会需求,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
![]()
路演结束后,一位社区志愿者在留言簿上写道:“我们做的也许只是点滴小事,但当这些点滴汇聚起来,就是改变社区的力量。”
![]()
区委社会工作部未来将继续深耕志愿服务领域,推动其规范化、品牌化、常态化发展,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这片热土上深深扎根。
在这里,志愿服务不再是单向给予,而是温暖共治的双向奔赴。
编辑:曲姗姗
来源:区委社会工作部、嘉兴路街道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