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楼市,又有新变化。
现在明显感觉到,大户型有些卖不动了。
全市10月份成交面积环比上涨27%,但成交套数的环比涨幅却是32%。
套均面积也从117平米掉到了113平米。
这说明什么?
——小户型卖得更多了。
![]()
微观亦是如此。
有些大小户型都有的楼盘,以前大户型抢手,现在则全靠小户型撑着。
比如主城某流量盘,最近成交的近六成都集中在八九十平米。
其中尤以90平米小三室居多。
占到了总成交的20%。
反观120平米以上大户型,加起来的成交占比才18%。
![]()
河西某楼盘也是小户型成交火爆。
11月至今已认购41套,其中90平米以下的成交,占到了94%。
而且即便同样都是大户型的,现在也是楼层差的比楼层好的好卖,好楼层的大户型反而成交乏力。
这就是现在的市场现状。
为什么会这样?
简单来说,主要有三点:
第一,受消费降级和大环境影响。
人们的买房逻辑已彻底改变。
之前是“踮脚”买房,恨不得加足杠杆、掏空全部积蓄,即便两室够用,也会果断选择三居,来一个“一步到位”。
一则避免了以后换房折腾,二则也可以作为投资。
但现在,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已然破灭。
加之,市场大环境不好,各种不确定因素交织。
人们都“捂紧”钱袋子,能不买就不买,能少贷就少贷。
纷纷收缩预算,选择“弯腰”买更便宜的房子。
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第二,大户型的市场需求并非呈线性,而是波浪式。
它需要一定的“生长周期”。
就像韭菜般,得养一段时间才会有下一茬。
第三,现在进场买房的大都是刚需。
这也是最核心的原因。
在“非必要不买房”的当下,可买可不买的需求,基本都会选择观望,并不急于一时。
只有刚性需求等不得。
最典型的就是婚房、“一老一小”(即:退养型、学区房)等。
需求迫切,无法等待。
而且这类需求还有两大特征:1)成交周期普遍较短。
主城某流量盘的这一波成交,成交周期基本上都在一周之内。
河西某盘,7天内成交的占到了将近八成。
![]()
2)以小户型为主。
还以主城某流量盘为例,买84平米两室的客户,基本都是婚房、养老;买90平米、91平米三室的客户,为婚房、养老,兼有部分改善。
而前面提到的是河西某盘之所以小户型爆卖,也是因为成交以刚需刚改上学落户为主。
可以预见,接下来,很多新盘要开始做小户型了。
因为开发商做产品历来如此。
看到市场上什么好卖,就跟风做什么,普遍都是“抄作业”模式。
但要知道,楼市也有“大小年”之分。
今年这类产品是小年,明年也可能是大年;
今年是香饽饽,也许明年就卖不动。
所以,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把产品线拉长。
像有的楼盘,从80多平米到200多平米全覆盖,完全一副“你有多大脚、我有多大鞋”。
总有一款适配你的需求。
不过产品线拉得过长,也有弊端。
一方面,客群定位分散,无法形成纯粹的圈层;
另一方面,总价区间跨度太大,也会增加产品配置的难度。
总之,各有优劣。
目前来看,拉长产品线,安全系数确实会更高。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