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最近的一次公开亮相,再次在岛内政坛掀起一阵狂风。
11月8日,她在台北马场町参与纪念活动,向包括吴石在内的隐蔽战线烈士致敬,这一举动不仅打破了蓝营以往对“敏感人物”的回避态度,蒋万安笑而不语、侯友宜话里带刺,同时也立刻引发了绿营的强烈反弹。
过去国民党避免在这样的场合现身,如今郑丽文主动出面,这场“纪念风波”背后,到底撕开了怎样的伤疤?
![]()
郑丽文动了蓝营不愿碰的历史,但她没绕弯子
在国民党这个讲究“党内共识”的阵营里,很多人对于历史议题的人物,往往选择不说话。
因为这种话题一不小心就会被贴上标签,但郑丽文没有回避,反而选择在公开场合致敬吴石,这在蓝营内部是非常少见的姿态。
吴石原本是国民党内部的重要人物,但对国民党的所作所为反思后就选择为共产党工作,但没曾想被人背叛,遭到国民党的处决。
![]()
在岛内政治话语体系里,他的身份一直被有意淡化或回避,尤其国民党更不愿公开提起。而郑丽文的举动,不只是一次纪念行为,更像是打破过去党内对这类历史人物“不能提”的默契。
她的出现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很清晰的态度表达。这种做法其实有一点耐人寻味,不是高调主祭,而是以“受邀嘉宾”的身份到场,既避免正面冲撞,也不回避历史。
这种处理方式,既让她在党内保有一定的操作空间,也让外界看到她在处理复杂议题时的技巧。
![]()
更重要的是,这也让外界意识到,郑丽文试图建立一个新的叙述框架,面对历史,不回避、不包装,而是坦率承认人物的多面性和历史的复杂性。
民进党为何反应这么大?不是怕纪念,是怕话语权旁落
郑丽文去纪念吴石,但民进党的反应远比以往激烈。
从民进党党发言人到“立委”,再到亲绿企业界人士,几乎是全线出击,批评郑丽文的行为是“莫大的耻辱”,话语强度之高,摆明了不只是对她个人有意见,更像是对蓝营历史话语重新展开的一次全面围堵。
![]()
为什么郑丽文一纪念,民进党就这么紧张?关键在于这件事背后潜藏的历史解释权争夺,过去绿营在两岸议题上长期主导话语,把“抗中保台”作为政治主轴,把跟大陆有关的历史人物都打上“敌人”标签。
但郑丽文这次打破了这个结构,她用行动告诉大家,历史是复杂的,吴石是值得且必须要纪念的。
这种处理方式,一旦被更多人接受,就会削弱绿营过去构建的叙述框架。
绿营当然不愿看到这种情况发生,因此必须第一时间进行舆论围剿,试图把郑丽文这次行为和“统战”挂钩,打压其政治空间。
![]()
从另一个角度看,绿营的反应也暴露出他们对自身的不自信。
蒋万安、侯友宜反应各异,蓝营内部立场分裂暴露无遗
郑丽文的动作一出,蓝营其他重量级人物自然被推上了风口。尤其是蒋万安和侯友宜,作为党内热门人物,他们的反应既显示了个人态度,也反映了整个国民党内部在历史议题上的矛盾。
蒋万安的处境比较尴尬,他是蒋家后代,吴石的历史正好和蒋介石直接有关,这让他任何一个表态都显得格外敏感。
![]()
他选择避而不谈,被问到时只是笑笑就走了。但后来他又调整说法,提到要纪念那些奉献的前辈,可问题在于,这样的含糊其词,既安抚不了深蓝,也说服不了中间选民。
新北市长侯友宜的反应则更像是切割,他提到,“需要面对的事实,都要符合外界的期待”,结合当下背景,很容易被解读为对郑丽文的暗批。
尤其是在党内不少人还在为他2024的失败感到不满时,这种回避政治责任、继续走“市政优先”的路线,显然难以重建党内信任。
![]()
从这两人的表现可以看出,国民党虽然试图在两岸议题上找新平衡,但内部并未形成共识。
郑丽文想带出一个新的历史方向,但党内其他人却还在犹豫、观望,甚至试图和这一方向保持距离。这种不统一的立场,不但削弱了整个党的话语力,也给了绿营反击的空间。
一场纪念揭开台湾政坛各方的真实心态
郑丽文只是去参加了一场纪念活动,却意外地让蓝绿双方都暴露了真实面貌。
![]()
她展现出的是一种敢于面对历史、不再回避的姿态,试图让国民党在两岸议题上掌握更多主动权。而蒋万安和侯友宜的犹豫不决,则说明蓝营内部尚未准备好迎接这种转变,更担心引发党内争议,宁愿模糊应对。
而民进党方面,反应之快、攻击之猛,暴露出他们对这种“历史共识重建”的本能排斥。
这场风波实则是台湾地区社会在“历史”上的一场公开对话,谁能讲出更有说服力的历史,谁就能在未来的政治竞争中占据上风。
![]()
对国民党而言,如果郑丽文能继续推动,并争取到更多党内认同,或许能突破长期以来的路线困境。
而对民进党来说,如果继续用情绪回应历史议题,可能让人觉得他们才是害怕真相被揭开的一方。
敢不敢面对过去
郑丽文这次行动,是在告诉台湾地区社会,很多历史不能再绕着走了。
相比之下,蒋万安的犹豫、侯友宜的模糊,反而显得不够坦率。而民进党的激烈反应,也让人质疑他们到底是在守护历史,还是在守住自己设定的话语框架。
![]()
讲历史,关键在于,有没有人愿意开口、有没有党派愿意承担后果。郑丽文做了这个尝试,成效如何还需时间检验,但她至少迈出了这一步。
谁能讲出更真实、更有力量的历史,谁就有可能在未来取得更多认同。历史从来不是负担,而是方向盘。问题是,国民党敢不敢握着它,走远一点。
参考信息:
郑丽文赴马场町参加秋祭,祈愿不再有政治受难者,批民进党带风向——海峡导报2025-11-08 22:0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