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地处黔东腹地,梵净山纵贯境内,独特的地理气候与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铜仁市全市药用植物达2000余种,以梵净山为核心的区域珍稀中草药资源多达1820余种,天麻、黄精、淫羊藿等道地药材享誉全国。
近日,由贵州省中医药局、铜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走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贵州站)”活动在铜仁市开幕。记者跟随活动走进铜仁市,深度感受梵净山下浓浓的药草香。
![]()
文化入人心
坐落于铜仁市中南门历史文化街区的梵净医馆,隶属于铜仁市中医医院中南门古城门诊部。梵净医馆不仅提供中医药服务,还承担着中医药文化挖掘整理、宣传展示、文化传播等任务。
步入梵净医馆一层,在古色古香的建筑里,中医药文化展馆和百草园首先映入眼帘,600余种中药材标本、60余种药材盆栽,以及各类中医图书、康养产品等引人注目。这里有70余项互动体验类展品或中医药服务,常年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文化讲坛等。
“我们希望让中医药离群众更近一点。”铜仁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医生刘僖介绍,梵净医馆每日开诊,除本院名中医和特聘专家外,每周四晚上还会在医馆大门前的街道开展健康宣教和义诊活动,每周六上午邀请铜仁市各区县名中医轮流坐诊。
作为贵州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中南门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了特色康养一条街,将优质中医药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隶属于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医院的松桃苗医馆同样位于中南门历史文化街区。不少人慕名前来,感受苗族医药的魅力。现场,松桃县民族中医院苗医药科麻广林主治医师正在为一名肩颈不适的患者行火针。只见麻广林手捏特制火针,消毒、点火加热,迅速扎入患者体内,加热温度、火针长度、针刺部位和深度皆有讲究。
在悠久的历史中,苗族曾一度处于迁徙的状态,因此苗医普遍擅长外治,苗族医药也具有实施方便、见效快捷等特点。“随着社会发展、交流增多和学科进步,苗族医药得到更多人认可。”麻广林说。
民族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各民族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这些经验如今在传承和创新中焕发新光芒。
在铜仁市江口县中医医院羌族医药传承工作室的诊疗区里,几名患者正在治疗床上接受羌族医药特色技术治疗。该院针灸理疗康复科副主任、“羌族医药”传承人白玉涛感慨,民族医药多从民间来。只有进一步推动建立民族医药相关标准,让诊疗更为规范,才能让民族医药走得更稳、更远。
羌族在过去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在高山河谷生存居多,在骨伤治疗等方面形成了特色疗法。白玉涛介绍,当前,科室可以提供的羌医特色疗法包括羌白石热熨技术、药物罐技术、灸火疗法等,采用传统中医药、民族医药和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的模式为患者进行治疗。科室至今已收治膝关节病、中风偏瘫等疾病患者2000余名。经治疗,这些患者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满满“烟火气”
夜幕降临,位于铜仁市中南门古城的文庙广场热闹非凡。“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走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贵州站)”活动开幕式在此举办。现场,精心打造的中医药文化夜市吸引市民纷纷停下脚步。
22岁的刘童和她的小伙伴们组团而来。刚体验完刮痧的她又在铜仁市中医医院的展位前排队,等待抽签回答问题。面前的工作人员拿了一份精心设计的中医药知识问答题册,刘童抽到的题目是:“中医认为哪个脏腑与情绪中的‘喜’最为相关?”片刻思索后,她顺利选择了正确答案——“心”,并领取了奖品——一个中药香囊。“我们是来这边散步,正巧看到现场活动,特别感兴趣。”刘童告诉记者,在这次活动中,她不仅体验了特色疗法,还品尝了代茶饮、药膳、糕点等。
人们流连于一个又一个展台,进行各种体验和尝试。不管是田氏灯火疗法、李氏瓜子针、苗医药雷公透骨镇痛膏制作技艺、苗医药十方脉法等民族医药特色技术展示,还是提灸、拔罐、刮痧、耳穴压豆、推拿按摩等中医适宜技术体验,都吸引了人们在展台前排起长队。
2024年,铜仁市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贵州省中医药局副局长宋文勇说,铜仁市作为贵州省唯一的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正在成为全省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先行区”、服务民生的“示范区”、文化传播的“创新区”。铜仁市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让中医药文化更好地融入大众生活,讲好中医药守正创新的“贵州故事”,打造具有梵净山灵秀之气的“中医药名片”。
铜仁市副市长李俊宏表示,未来,铜仁市将继续锚定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目标,积极探索“中医药﹢”融合路径,在大健康产品开发、康养旅游融合等领域持续发力,让中医药从“药房”走向“生活”,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守护群众健康、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长出“千金方”
在位于梵净山脚下的江口县民和镇淫羊藿育苗基地,空气中夹杂着绿叶与泥土的清香。遮阳棚下,几位农民正在精心移栽、管护淫羊藿幼苗。
淫羊藿又名仙灵脾,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具有强筋健骨、滋阴壮阳、祛风湿等功效。江口县地处武陵山区,生态环境优渥,气候湿润,土壤环境十分适合淫羊藿生长。近年来,该县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县域主导产业来抓,大力推进全链条发展,一株株长势喜人的淫羊藿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一位正在管护淫羊藿幼苗的农民告诉记者,如今在基地打工,每天有80元至100元的收入,年底还有分红,日子越过越好。
这些经过培育的淫羊藿幼苗下一步将被送到梵净山周边的天然林地种植。“淫羊藿喜阴。立足独特生态优势,我们采用林下种植,遵循‘生态仿野生’原则,实行生态化管理,用土壤墒情传感器实时监测,提升淫羊藿品质。”民和镇党委书记孟海珑介绍。
记者了解到,目前,江口县淫羊藿育苗基地规模达940亩,年产优质种苗超3000万株,带动全县发展林下种植1.58万亩。从种植一株株幼苗到探索开发淫羊藿茶、药酒、蜂蜜等深加工产品,再到开发“中药材﹢旅游”,集育种、种植、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正在江口县形成。
从田间地头到群众家中,覆盖中药材上中下游的产业链也在有序形成。贵州同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依托道地药材基地,从源头开始对中药材进行全面质量管控,有效保障了中药饮片的产品质量。贵州苗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芳缬草、艾纳香、艾草、珊瑚姜、黄精、香砂、藤茶等道地药材基地,建设苗药植物提取研究中心,围绕苗药植物推出系列精油产品。
立足本土资源禀赋与特色优势,铜仁市构建了一条中药材“种产销用”的全流程产业发展链条,用片片绿叶书写着一份以绿生“金”的富民答卷。
![]()
文:健康报记者 段梦兰
编辑: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