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塞尔维亚国会通过一项特殊议案,决定拆除位于贝尔格莱德的北约轰炸遗址——前南联盟人民军总部大楼,原址将用于建设由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女婿库什纳投资的豪华酒店。
![]()
这一决定迅速引发国际社会关注,遗址承载着1999年北约轰炸期间塞尔维亚民族的集体创伤,如今在推土机的阴影下,历史记忆与短期经济利益的冲突浮出水面。
武契奇政府的选择,是否意味着小国在大国夹缝中不得不以牺牲历史为代价换取生存空间?
遗址拆除:历史伤痕与政治算盘
1999年3月24日,北约对南联盟发动了持续78天的空袭,前人民军总部大楼在轰炸中化为废墟,成为塞尔维亚近代史上的一道深刻伤痕。二十余年来,这座残垣断壁被列入文化保护名录,既是悼念逝者的象征,也是警示战争的地标。
![]()
然而,2024年5月库什纳提出开发计划后,塞尔维亚政府迅速为其亮起绿灯。尽管当时特朗普尚未重返白宫,贝尔格莱德仍承诺为这一数十亿美元的投资项目提供政策支持。
国会此次动用特别条款强行通过议案,绕开了部分文化保护程序的争议,被反对党批评为“用推土机抹平民族记忆”。武契奇政府的决策逻辑看似清晰:塞尔维亚长期面临美国高达35%的关税壁垒,经济压力与日俱增。
对美贸易受阻直接制约了塞尔维亚的产业发展。通过引入库什纳的投资,政府希望换取美国在关税问题上的让步,甚至为加入欧盟铺路。但这种“以地换利”的策略充满风险。
![]()
遗址的拆除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消失,更触及国民情感底线——当推土机碾过历史伤痕,短期经济利益能否真正弥补认同感的撕裂?
抗议浪潮:民族情感与外交辞令
议案通过后,塞尔维亚国内爆发多轮示威活动。反对党领袖指责武契奇“向美元低头”,文化界人士则联名谴责政府“为豪华酒店出卖国家灵魂”。面对舆论压力,武契奇试图淡化总统办公室的直接责任,但同时在公开采访中辩护称:“塞尔维亚必须在美俄欧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是迈向欧盟的最坚决一步。”
他提及库什纳承诺在酒店旁修建小型纪念馆,试图调和历史与现实的矛盾。然而,这种妥协难以平息民愤。有抗议者讽刺道:“纪念馆就像给墓碑镶金边,真正的尊重是保留遗址原貌。”
![]()
库什纳的商业布局与特朗普政治阵营的潜在联动,可能将巴尔干地区再度变为大国角力场。武契奇的“平衡术”看似精明,实则暴露小国外交的脆弱性:一方面,对美让步可能激怒传统盟友俄罗斯;另一方面,国内民众对“交易式外交”的厌恶情绪日益升温。当历史记忆成为谈判筹码,政府的辩护显得苍白无力。
地缘棋局:小国生存的困局与代价
塞尔维亚的困境是冷战后地缘政治的缩影。位于美俄欧三大力量交汇处,贝尔格莱德长期奉行“骑墙外交”,既寻求加入欧盟,又保持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同时试图缓解美国的经济制裁。然而,这种策略在大国利益升级时往往失效。
![]()
例如,美国通过关税手段施压塞尔维亚在科索沃等问题上妥协,而欧盟则以其“民主标准”为门槛延缓入盟谈判。武契奇政府此次拆除遗址的决策,是用历史符号换取美国好感,但可能同时失去国内民意与俄罗斯的战略支持。
小国是否只能通过牺牲核心价值换取生存空间?塞尔维亚对欧盟贸易依赖度超过60%,加入欧盟是其长期国策,但过程屡遭阻碍。武契奇曾直言“小国没有太多选择”,然而,若一味以短期利益为导向,今日拆遗址换投资,明日或需让渡更多主权。
![]()
国际关系学者指出,真正可持续的外交应建立在坚持主体性的基础上,而非被动响应大国需求。遗址拆除事件折射出全球中小国家面临的普遍挑战:在霸权博弈中,如何守护历史尊严与利益平衡?
武契奇政府的决策或许出于现实考量,但方式值得商榷。经济合作不应以抹去民族记忆为代价,外交灵活性也需以国民认同为底线。
信息来源:塞尔维亚吵翻了:拆北约轰炸遗址,给特朗普家酒店让路——观察者网2025-11-08 22:2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