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正式施行。无为市司法局紧扣“普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核心要求,统筹全局力量、创新形式载体、聚焦重点群体,推动法治宣传教育法走进千家万户,为基层法治建设注入强劲力量。
多维宣传广覆盖,力求普法阵地“零盲区”。市司法局坚持分类施策开展普法工作,既抓住“关键少数”,针对妇女、儿童、老年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精准定制普法内容,提升其法治意识与维权能力;又面向“绝大多数”,统筹各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公共活动场所等,打造家门口常态化普法场景。在线下通过LED屏、宣传横幅、专题展台、普法手册等方式,围绕法治宣传教育法中相关内容开展活动,在线上依托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扩大宣传覆盖面,推动法律知识从纸面到“指尖”。今年以来,开展各类专项普法活动3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超5000份,覆盖人群近万人,推动法律“入眼、入耳、入心”。
精准供给暖民心,推动普法服务“零距离”。市司法局聚焦不同群体需求,让普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针对老年群体,重视守护“银发权益”,围绕赡养、继承、防电诈等高频问题,拆解身边人、身边事典型案例,借助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戏曲、集市等载体,用乡音俚语让老年群体感受到法律的温度。针对青少年群体,重视扣好“法治纽扣”,通过开展主题讲座、体验法律书屋等方式,以校园侵权、网贷骗局、学法用法为内容,向青少年普及家庭、学校、社会活动中的诸多法律知识,切实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针对基层群众,重视解决急难愁盼。紧紧围绕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电信诈骗等人民群众关心的高频热点问题,结合法治宣传教育法以人民为中心原则,在普法活动中及时提供法律咨询,引导群众通过合法的途径进行维权,让群众既学到法律知识,更掌握维权方法。
长效赋能提质效,推动普法机制“零断档”。立足长远,提高普法工作质效,推动形成“持续优化、分类实施”的普法机制,确保法治宣传教育法的宣传走深走实。一方面,创新形式增强活力,探索“文艺+普法”“服务+普法”等新模式,如通过村晚表演还原诈骗场景、依托法治副校长开展校园普法等,让普法效果提质增效。另一方面,以法治宣传教育法的施行节点为契机,持续开展专题宣传,推动普法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养老机构等,聚焦不同场景,立足各类法律需求,提升普法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李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