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都有严格的层级管辖,因为特殊性都是24小时工作,电梯设备就是这样“紧急呼叫”平时几乎没事,有事了很急。
![]()
11 月 7 日下午,在杭州东站西广场 2 号电梯里,一名乘客刚要去网约车区打车,就遭遇了这场突如其来的被困。他怎么也想不到,接下来的 40 分钟,会成为一场漫长又无助的煎熬。
当时电梯外突然伸进来一根半米长的铁钩,硬生生把电梯门别住,紧接着电梯就触发警报停了下来。“一开始我没慌,知道电梯里有紧急求救按钮,按下去肯定有人回应。” 这位乘客后来回忆,他第一时间按下了那个红色按钮,可听筒里只有滋滋的电流声,没人说话,也没人询问情况。
一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电梯里的空气越来越沉闷。他反复按求救按钮,拍门呼喊,外面偶尔有脚步声经过,却没人停下查看。“那种感觉太窒息了,就像被整个世界抛弃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去。” 无奈之下,他只能摸索着查看电梯内壁的标签,终于找到维保单位的电话,打过去说明情况后,维保人员才匆匆赶过来救援。
等他走出电梯时,已经过去了整整 40 分钟。而更让他气愤的是,维保人员告诉他一个惊人的事实:“这电梯的求救按钮是好的,信号能传到监控中心,但那儿长期没人在岗,我们之前反映过好几次,一直没人管。”
![]()
事件曝光后,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相关单位,可得到的回应却让人跌破眼镜。
杭州东站枢纽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先是承认了 “有人用铁钩导致电梯停运” 的事实,但当被问到 “求救按钮 40 分钟无人应答” 时,却轻飘飘地说 “不清楚”,还表示 “这种情况应该找电梯所属的物业公司”。可谁能想到,记者连续多次拨打这家杭州某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的电话,不是无人接听就是占线,这家负责电梯日常管理的公司,在关键时刻彻底 “隐身” 了。
倒是维保方说了实话:他们早就发现杭州东站监控中心存在空岗问题,节假日更是没人值守,之前多次向相关部门反馈,可问题就像石沉大海,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更离谱的是,记者事后去现场查看,发现同一区域还有三部电梯在同时维修,维保人员吐槽 “东站电梯太多根本顾不过来”,而且被困那部电梯的维保日志,日期居然比实际时间晚了三天,明显是造假应付检查。
![]()
作为华东第一、全国第二的交通枢纽,杭州东站日均客流量高达 38 万人次,网约车日均进出量更是接近 2 万辆次。为了方便旅客打车,这里不仅有 P1、P 西两个网约车上客区,还在今年 4 月规划新增 P6 地下网约车上客区,号称要 “畅通出行最后一公里”。
更讽刺的是,就在事件发生前几天,东站枢纽管委会还因为 “数字赋能畅通旅客出行” 项目,荣获了上城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 “最佳创新实践铜奖”。可这份光鲜的荣誉背后,却是监控中心长期空岗、求救按钮沦为摆设的残酷现实。2024 年 3 月,区委巡察组曾指出东站枢纽 “组织协调区域日常管理有短板”,要求建立抽查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可如今看来,这些整改要求显然没有落到实处。
![]()
网友们得知此事后,纷纷吐槽自己的经历:“上次在东站找网约车走了快一公里,没想到现在连电梯安全都没人管”“紧急按钮是救命用的,居然 40 分钟没人接,这要是遇到老人小孩怎么办?”“获奖的智慧治理,连基本的 24 小时值守都做不到吗?”
截至目前,涉事物业依然没有露面回应,杭州东站也没有给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对于每天奔波在这座枢纽的旅客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光鲜的奖项和宏伟的规划,而是按下求救按钮后能及时接通的电话,是遇到困难时能找到的负责人,是真正让人安心的安全保障。
这场电梯惊魂 40 分钟,暴露的不仅是管理的漏洞,更是责任的缺失。希望相关单位能真正重视起来,别让 “智慧治理” 变成一句空话,别让旅客的安全感被长期空岗的监控中心消磨殆尽。
毕竟,对交通枢纽来说,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底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