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对俄出口暴跌 58%!从赚几万到退潮,这堂课值了
两年前还在俄罗斯市场赚得盆满钵满,一辆新能源车净利润大几万;如今却集体遇冷,2025 年前 9 个月对俄出口同比骤降 58%,俄罗斯从中国汽车出口 “头把交椅” 滑落到第三,被墨西哥、阿联酋反超。这场退潮,给中国车企上了堂深刻的出海课。
![]()
退潮的核心原因很直接:俄罗斯的政策 “枷锁” 收紧了。2024 年 10 月起,进口汽车报废税暴涨 70%-85%,2-3 升排量二手车的报废税从约 11.4 万人民币飙到 20.8 万;2025 年又把进口关税提至 20%-38%,单台车清关成本多了 2600 多人民币。叠加卢布贬值、通胀高企,俄罗斯消费者购车力大减,不少客户甚至不敢提订单,就怕缴高额税费。
![]()
但不能全怪外部政策,我们自己的 “短板” 也很明显。前两年西方车企撤离,中国车靠填补空缺快速崛起,奇瑞、哈弗等品牌一度占据俄市场前十的六席。可很多企业只想着 “赚快钱”,售后完全跟不上 —— 新能源车主电池坏了要等俩月维修,零件断供是常事。时间一长,口碑滑坡,不少消费者开始观望,盼着外资品牌回归。今年 9 月,哈弗、吉利在俄销量分别下滑 15.5%、39.3%,奇瑞、长安跌幅更是近 50%,274 家关闭的汽车展厅里 78% 是中国品牌。
![]()
热潮退去,真正的破局之路也清晰了:从 “卖车” 到 “扎根”,本地化才是王道。长城汽车早有布局,2019 年就在俄图拉州建厂,用全散件本地组装,本地化率超 65%,不仅避开高关税,还能拿本土补贴,生产线至今稳定运转。
![]()
专家的建议更具体:得把核心部件本地化率提至 60% 以上;针对俄极寒天气优化电池、暖风系统;售后网点要覆盖 90% 以上,解决维修痛点;还要扭转 “低价低质” 的刻板印象,搞线上选配 + 线下提车,用人民币结算对冲汇率风险。
![]()
其实前两年的爆发本就不是 “真本事”,只是外资撤离后的 “填补式增长”。如今的退潮,恰恰逼着中国车企告别投机思维。出海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持久战 —— 拼的不是谁能趁风口赚快钱,而是谁能扎下根、建体系、赢信任。
![]()
俄罗斯市场的起伏,是中国汽车全球化的必经之路。从依赖政策红利到构建核心竞争力,这场 “降温” 或许比一时的销量暴涨更有价值。毕竟,能在退潮后站稳的,才是真正的出海强者。你觉得中国车企该如何深耕海外?评论区聊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