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末,英国随着工业水平走向深入,社会生产力日益提高,为了进一步提升经济水平,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扩大与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之间的差距,他们迫切需要更多的市场。
在众多市场中,有着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大清是最大的一块蛋糕。
可是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清帝国这块蛋糕封的很严,闭关锁国,只给西方人开放广州一个通商口岸,同时要求西方人只能与指定的十三个商贸实体(十三行)进行交易。害得西方人在垄断贸易中吃了不少的亏。
![]()
为此英国人通过很多渠道向清朝政府反映情况,希望大清帝国能够多开放几个港口,公开税率,让英国商人自由贸,将英国工业制品畅通无阻的进入中国。
但是得到的恢复是没有这个惯例——知足吧!皇帝开一个口岸已经是皇恩浩荡了,再废话就“封杀”你!
英国人十分无奈,东印度公司看着嘴边上的蛋糕吃不到,急得抓耳挠腮。
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们,咬了咬牙跺了跺脚,向英国政府提出申请,派官方使者跟中国皇帝商讨对外开放。为此东印度公司愿意出8万英镑做路费、伙食费和出差补贴。
英国政府早就想跟大清帝国建立更为亲密的交流,现在有人“包邮”,再好不过。当即组建了以马嘎尔尼为首的访华使团。
![]()
使团出发之前,马嘎尔尼做了充分的准备,尤其为挑选见面礼一事下足了工夫,广泛咨询对中国情况有所了解的教会人员的意见。
最终选定了包括英国舰队主力舰艇模型、天体运行仪、天文望远镜、标有英国殖民地的地球仪、热气球及驾驶员在内的许多贵重礼物。
马嘎尔尼向乾隆皇帝进献这些新奇玩意,其实并非完全出于善意,更多的是为了展示“日不落帝国”庞大的殖民地、丰富而又先进的天文和科学知识、精密的仪器制作能力,以及强大的军事力量,借先进的文化(工业化是否真的代表先进有待探究)打击清廷的傲慢,将大英帝国推到与“天朝上国”平起平坐的地位。
可惜,他的“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
![]()
他抵达北京以后因为要不要给皇帝下跪的问题,跟清廷产生了纠纷。之后双方各退一步,英国人在拜见皇帝的时候不必三跪九叩,而是单膝下跪。
乾隆皇帝还从来没见过不给他磕头的使臣,脸色立刻就不对了,随后否决了马嘎尔尼提出的全部通商要求,至于他送来的礼物,乾隆也只是简单的品评了一下就丢进了库房——奇巧淫技,没啥新鲜的。
“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下有,尔之正使等所亲见。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马嘎尔尼兴致勃勃而来,结果铩羽而归,暗道可惜,没能实现来时的目标。
其实,更应该说可惜的是乾隆皇帝以及他手下的朝臣。出于傲慢他们错过了认识西方的最好机会,如果仔细看一下马嘎尔尼带来的礼品会立刻发现,西方人的力量,特别是军事工业水平远远地超过了大清,是到了该跟“蛮夷”学习的时候了。
![]()
如果说大清帝国是因为意外错过了马嘎尔尼访华背后的含义的话,那么在此之前发生的四次清缅战争应该乾隆看清形势才对。
乾隆年间大清与缅甸四次交战,三胜一平,后来大清死要面子把最后一次交战定义成大获全胜,才让乾隆皇帝凑足了“十全武功”,从这个角度上说乾隆的“十全老人”称号其实有点残缺不全。
![]()
很多人包括现在人就纳闷,清朝版图那么大,人口那么多,“天朝上国”怎么连个缅甸都打不过?
有人说兵不行,这个时候八旗子弟作威作福惯了,绿营兵缺乏训练,就是吃皇粮混日子的兵痞,根本打不了硬仗。
还有人说是清朝的官兵水土不服,很多人得了瘟疫,非战斗减员数量太大才最终落败。
清缅之战自然环境、瘟疫、士兵战斗力,以及统帅的指挥都确实都存在问题,但战败的根源并不仅仅是这些,还有武器装备的差距。
战场上缅甸人用的是什么装备?他们的主力配备了从西方进口来的燧发枪和加农炮,炮兵中有来自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雇佣兵,炮兵都是雇佣兵一手调教出来的。
![]()
那么大清军队用什么样的武器呢?虽然不至于全都是大刀长矛,但也差不多。
清军装备的枪炮是照着明代的样子造的,而明朝人又是学的葡萄牙人的技术,放在200年前很先进,到了17世纪应该进博物馆。
他们用的枪是火绳枪,需要点火的那种,为了避免不小心点着战友的辫子,士兵之间得拉开一定的距离。遇到阴天下雨或者潮气太大,还容易点不着火。
他们用的炮虽然也属于加农炮序列,但制造大炮的铁质量不佳,容易炸膛。
另外,炮管是纯手工打磨的,毛糙不光滑,弹道随机性很大。
![]()
用这样的炮跟缅甸人进口来的用车床加工过的大炮对轰,结果不言而喻,人家靠瞄准,咱们连瞄带蒙加祈祷,肯定不是对手。
所以说大清败给缅甸主要还是因为武器装备落后于人。或者更准确的说,是装备背后的军事工业落后于世界了——过去的200多年,我们的军事工业和工艺不但没有进步,还退步了。
武器不如人,咱投入资金研发,或者进口军火行不行?
不行!皇帝不同意。
第四次清缅战争之后,清朝的很多开明官员向乾隆皇帝提出建议:引入西式武器、雇佣西方军事技术人员、训练新兵。
此时,正值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衰落,而英国进入东亚是七十年之后的事。如果乾隆听从大臣们的建议,更新装备,开放海禁,研发火器和战船,甚或解放思想,给商人更多的商贸空间,中国未必不能习得最先进的军事科技,继而领先于东亚或者世界。
可惜大臣们的金玉良言被高傲的皇帝拒绝了。皇帝给出的理由是:火器会让士兵疏忽骑射,骑射是立国之本,不能忘却。
![]()
满缅之败加上马嘎尔尼访华给了大清两次紧跟时代的绝佳机会,就这样被高宗皇帝错过了。
我们不知道本本主义这个词是不是这么来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去世41年后,八旗子弟既没有记住“本”,也没学会火器,让西方人打得落花流水。西方人攻进了紫禁城,把他祖孙三代费好大功夫修的别墅(圆明园)烧成了废墟。
中国的亿万子民迎来了苦难的开端,“百年耻辱”拉开了序幕。
(还差不到100多个关注,关注破千,希望喜欢历史类文章的读者多多支持,劳驾点一下关注。新手上路不易,谢谢相助。)
精卫填海筑造了整个山东省?填海者不是精卫是我们的“母亲”
为什么西方神话父亲提防儿子,中国人却担心父亲有朝一日吃了自己
缅甸国王竟然自称宇宙之王,将英国分封给儿子,最终因脱鞋而覆灭
囚犯战战兢兢等死,监狱长却向囚犯举白旗投降
披麻戴孝怎么来的?忘掉猫头鹰的传说吧,其实是为了纪念太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