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的田埂边、池塘旁,有一种野草——看似普通,实则不凡。它的叶子会“变白”,它能治“脚气”,更承载着一代人的乡村记忆。
- 它,就是三白草
![]()
一、田野边的“奇怪野草”
小时候,笔者常跟母亲到田间采草。在那个生活艰苦的年代,一些野草能卖钱、能入药、还能当菜吃。
那时,有一种特别的植物——夏天到了,绿油油的草丛里,有几株草的顶端三片叶子忽然变白,白得像被刷了石灰,远远看去就像有人在草丛里“涂了颜料”。
好奇的孩子们围着看半天,大人却笑着说:
“那是三白草,泡脚治脚气的好草!”
二、“三白草”名字的由来
三白草,学名即为“三白草”,属三白草科,是一种多年生湿生草本植物。
它最大的特征就是: 顶端三片叶子会变成洁白色。有时一片,有时六片,但“三白”最常见。
在不同地方,它还有不少乡土名字:
- 塘边藕
- 白面姑
- 白舌骨
- 脚气草
这些名字,正是它在农村生活中各种用途的缩影。
三、长在湿地的“水边宝草”
三白草喜欢潮湿的环境,多生长在河边、水田、池塘边、沼泽地。
过去在农村,每到夏天,水田边往往能看到成片的三白草。但随着农药、除草剂的普及,如今在野外已经越来越少见了。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笔者和小伙伴常去田边挖三白草拿去卖。那时一斤能卖几分钱,虽不多,却是童年最快乐的小买卖。
如今再想起那情景,仿佛还能闻到湿润泥土的味道。
四、农民的“泡脚秘方”
老一辈农民最懂三白草。他们把它称作“脚气草”。
每天干完农活、脚上满是泥和汗时,他们会采一把三白草,放进锅里煮成草汤,泡脚用。
热气升腾,脚部的疲劳慢慢褪去。老农说:
“泡了这个草汤,脚气好、腿不肿,第二天干活脚板都轻快。”
这种经验并非迷信。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白草确实具有抗真菌、消肿、利湿的功效,对脚气、水肿、湿疹等症状有显著缓解作用。
五、古籍里的记载
三白草的药用历史悠久。
《唐本草》载:
“主治水肿、脚气,利小便,消痰积,破疔肿。”
历代本草典籍中,都把三白草列为清热利湿类中药。
中医认为:
性味辛、寒;
归肝、肾、膀胱经;
功效包括:
- 利尿消肿
- 清热解毒
- 降血压
- 治疗脚气、黄疸、水肿等症
一株野草,竟能从脚下的小病治到全身的湿毒,可见古人对自然的观察多么细致。
六、昔日几分钱,如今一斤十几元
别看它只是田边小草,如今三白草的经济价值可不低。
目前在广西、广东、贵州等地,三白草已被发展成中药材种植品种。
市场行情:
- 收购价:约10元/公斤
- 零售价:约18元/公斤
因野生资源稀少、人工种植不多,供不应求。
谁能想到,过去农民泡脚的“脚气草”,如今成了中药市场的“香饽饽”。
七、不要错杀“有用的草”
本文并非鼓励大家去挖三白草卖钱,而是希望提醒一句:
别轻易把它当成杂草除掉。
在南方多数乡村,三白草依然有分布。它不是害草,而是“藏在田边的药草”。
了解它、认识它、保护它,也许就是留住一份农村独有的生机。
互动区
你小时候见过三白草吗?
你们那边也用它泡脚或治脚气吗?
欢迎留言,分享你家乡对“三白草”的叫法和用法!
———⚖️———
⚖️ 特别声明
本文为乡土植物与中草药科普文章,仅供学习与交流之用,不构成医疗或采挖建议。如需药用,请遵循医生或专业药师指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