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东港口2025年绿电发电量突破1亿度
近日,山东港口2025年绿电发电量突破1亿度。1亿度绿电,意味着节约标准煤约1.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7.5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近420万棵。
走进山东港口,渤海湾港潍坊港区4台分散式风机在蓝天白云下缓缓转动,日照港岚山港区分散式风电一期项目风力发电机成功并网发电,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正以清洁能源为动力高效运转,烟台港客滚码头的“太阳花”光伏系统成为海岸新景……这场跨越港区、联结产业的“零碳”实践,推动山东港口从单一装卸枢纽向绿色能源综合节点转型,为产业链上下游的低碳协同发展筑牢绿色支撑。
从依托港区自有用地在港区发展分散式风电,到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港区分布式光伏“应建尽建”的通知》,一场覆盖全港区的绿色能源布局迅速展开。山东港口系统推进能源结构清洁化、低碳化;推动光伏“应建尽建”,建成分布式光伏约70万平方米;积极破题港区风电,建设6台6.7MW大型风机,全面构建“风光并举”的清洁能源供给体系。如今,光伏+仓库、光伏+屋顶、光伏+车棚、光伏+桥吊、光伏+冷箱支架等多元场景得到广泛应用。
从被动消纳绿能升级为主动循环增值,山东港口持续探索绿电的多元应用,让清洁电力真正“活”起来。
在渤海湾港制氢站,绿电的全场景应用实现了新突破。依托港区4台6.7MW风电,这里建成了500kg/12h加氢站和200Nm³/h电解水制氢站,9m³储氢瓶组可储备300kg压缩氢气,有效满足港区10辆氢燃料电池重卡的每日用氢需求,制氢站还设有电解槽和分离纯化装置,年产绿氢90吨。
“我们最核心的创新,是把风电的波动性和氢储能深度耦合。”该制氢站负责人秦超介绍,通过智能动态电解制氢技术,风电“弃电”被转化为氢能,用于集装箱及散货倒运车辆等多场景,每年可消纳绿电500万kWh,降低制氢用电成本165万余元。
记者 陈景郁 通讯员 王霞 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